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嘟~”随着滚滚烟尘,一辆满载的列车向着远方缓缓驶去。
列车中,似乎每一节车厢都是一个小小单元,不同行业、身份的人们在这个空间中汇集成特殊的集合,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不同的车相中的年轻面孔都不少见,有的一脸懵懂,在父母亲人的陪伴下,带着沉重的包裹和奔向未来的期待向着自己期待的大学校园奔赴;有的戴着耳机闭眼假寐,寥寥行李说不出的泰然自若;有的带着文件包,一双手不停地在键盘上飞舞,不停接打的手机体现业务的繁忙。
不同阶段的年轻人在这个特殊的节点相会,又随着列车到站而分别。
列车到站,大家各奔东西。懵懂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找到举着牌子的迎新的学长学姐,随着队伍坐上大巴车开往向往已久的大学。
秋风送爽,九月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学的校园里,一年一度的迎新季如约而至,整个校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与勃勃生机。
校门口,色彩斑斓的欢迎拱门矗立。一群群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学生手持引导牌,面带微笑,穿梭在人群中,为初来乍到的新生提供指引和帮助。他们的热情如同这秋日的暖阳,瞬间驱散了新生们初离家的忐忑与不安。
校园里,横幅飘扬,标语温馨,每一处都精心设计,旨在让新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宿舍楼下,家长与新生们忙碌而有序地办理入住手续,新生们满脸好奇地打量着即将生活四年的小窝,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绿荫道上,偶尔可见学长学姐们带着新生穿梭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介绍着图书馆、食堂、教学楼等位置,欢声笑语不断。而在广阔的操场上,一场场精心策划的迎新晚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舞台灯光初上,彩排的身影忙碌而充满期待,预示着今晚将有一场视听盛宴等待着所有新生的加入。
这不仅仅是一场迎新,更是一次青春的集结,每一位新同学的到来,都为这所百年学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在这片充满梦想的土地上,新的故事即将开启,新的篇章正待书写。
时间一晃而逝,经过了充满欢笑和汗水的军训,终于坐在了向往已久的教室里。区别于中学的固定座位大学的走读更显新奇,而课堂上紧凑而充实有趣的内容更是让同学们应接不暇,每一次上课都是精彩的视听盛宴。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对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要求更为严苛。比学生更期待下课铃声响起的老师更是需要学生们前去围追堵截。
课堂之外的校园生活更为丰富。百团招新时可以看到各个领域不同方向的社团各展其才,积极吸纳不同的优秀同学一起把自己的想法实现,在社团中锻炼个人能力。学生会工作让同学们更快适应行政工作,学好人际交往做好同学之间的沟通,为文职工作打下基础。各类运动会,体育活动层出不穷,更是让具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们尽情挥洒汗水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而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也是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能力的优秀平台。
学习、工作以及各种兴趣活动的穿插进行中,本科生活很快就接近尾声。而下一阶段的研究生生活又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没有轰轰烈烈的迎新,只是独立自主的找到寝室、找到实验室,在课题组的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开始熟悉实验室的工作,完成选课。热闹的教学楼不再是主阵地,每天忙碌的穿梭在实验室、寝室、食堂的路上。那些本科只有实验课和学院行政活动才偶尔去的院办成为每天活动最久的时间。
而课程内容会从宽泛的普世教育转为专业知识最前沿的讲授,4个小时的大课是教授们用一篇篇或经典或前沿的论文构成,不再是基础知识的讲解。更多的是对教授所处领域的前沿科技的普及,及方法论的学习。庞大的知识量扑面而来,而一学期修完三年需要的大部分学分无疑是压力巨大的,但是却会让每个学生尽快完成思维的转变,尽快适应科研生活。
课程之余就是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实验工作,是自主学习需要用到的方式方法,再自己结合试验加以应用。对自学能力进一步加深。在一点点的熟悉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中,就度过了硕士阶段准备进入博士阶段。
似乎硕博没有思维范式的巨大变化,但是难度和创新性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博士更为需要科研思维的树立和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这一路以来的风景独美,可能经历过科研训练的人们更能接受失败和挫折,更能很好的面对短时间的巨大压力。他们可能会在实验一次次失败中崩溃,也可能会在一次次投稿拒稿中大哭,但最终仍会静下心来寻找原因,修改论文再次开始。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场人生旅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站点下车,又在不同的站点启程,和不同的人相聚又分离。但是最终,大家皆能得偿所愿,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