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能听见鸟鸣、蛙叫、蝉声、公鸡打鸣等等的交响乐吗?可以想象下。
回来的这些天,我比以前平静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量避免“光环效应”的影响,因为它是无形的,自我附加的。从一定程度上说,你能获得什么是无关他人的,除非你的各项价值都超越了自我满足的最大上限,并且你有一颗愿意帮助他人的心。
这些天,我不舍得关窗户,不舍得拉下窗帘,因为窗外是一道风景,我能感受到昼夜,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天黑了,寂静无声,天微亮了,那一幅幅浓黑的“画”开始变得立体了,更加立体了,完全看清了棱角,又渐渐有了颜色,又渐渐完全清晰了……仿佛有谁在作着画。
大山更绿了,更茂密了,现在人们多数去做生意,搬出去了,也没什么人烧柴火了,上山砍柴的人也就少了,绿色是浓郁的。唯一不变的是自我有意识以来,我就感受到它的沉寂,几十年如一日。就如我的父亲。
人的思维观念被植入大脑后,很多事情变得容易触到天花板。这也是我觉得为什么人要去开发或者说重塑认知的原因。我一直记得母亲从小跟我说的一句话:你想要的东西要自己争取,别人给你的,那还是别人的,随时可能收回去。用现在的角度理解应该是: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那才是踏踏实实的你的东西,成为你未来的基石,也许也是多彩颜色的新色,不管是不是一个个的小目标,更重要的是一身本领,和没有上限的可能性。
如果有有鬼神,有上帝,那么他们也是需要进修的,否则何以应对和理解现代人的索求呢?什么是互联网?怎么听懂远古人到现代人表达的语言和方式呢?或者目前我都还不太了解的区块链?又或者未来的,我们目前所未经历的新环境,新产物?也许那些是人类的未知所起敬畏之心吧。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管是任何人,包括我们的父母,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我想首先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其次才是我们的父母。作为个体,并不是一定要去背负别人的人生,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把我们拉扯大了,已经算是对我们最大的的负责了,余下的生命应该用以享受生命。但在大部分土地上,有多少这样的思想和观念可以真正让我们接受?我想作为父母,也许在从小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些,作为子女,我们应该要自己去思考这些东西,天下之事没有理所当然的,不要让一些思维让你过早触到天花板,过早失去可能性。没有绝对的对错,没有一个个体可以指责另一个个体不能对其给予实现其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要别人赋予你,给你帮助,那么注意方式和态度,不管是任何一方。举个例子,子女想在在幼年时期,想获得父母在物质上的帮助,他们可能撒娇,可能想尽各种办法来要求父母,但不会去用暴力解决问题,这是人类从小就学会了“识相”,毕竟块头在那,需要在那等等;而父母呢,希望儿女以后能出人头地,能健康成长,从完全理性角度说,也是趋于对未来的投资,可以挣得面子,再深入一点,这也是社会压力,社会认同在以后的自我内化。当然我没那么厉害,这个是从蔡老师的理论认知中学到的。
再接触到一些人和听闻一些事后,我再次肯定真诚是你能否走得更远,笑到最后的关键,它可能会是你由内而外的“真身”。另外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和内在驱动力并不能单纯谈理想,谈付出,应该是理想付出与回报并存。理想走在现实的岸上,经常遇到“常湿鞋”的情况,湿了鞋是影响了心情,感觉糟透了,还是直接将鞋子放到水里,又或者脱掉它,赤脚走?再或者走过这段路,相信会有干的时候,或者坐着等等晒晾?或者先光脚走一段……答案没有绝对,怎么舒服怎么来,什么样的信念和想法会指导你怎么去做。但你得认识到鞋子会有干的时候,你会感受它变干的过程,二者结合或许能让你更有毅力坚持。
生活不要太分心,不要过多在意别人的不善意的干扰,多吸纳好的东西,让有限的精力在有效的时间产生复利。
天终于完全大亮了,我想我可以再休息会儿或者起床看看母亲在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