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经邦,人才为要。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产物和战略资源,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许多管理者的夙愿。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挖人才“富矿”,“绞尽脑汁”在引、育、管、留上下足功夫,激活人才队伍建设“一池春水”。
匡正“风向标”,以诚心引才用才,激发人才队伍建设活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才不是固定资源,人才招引更不是“一锤子买卖”。吸纳和集聚人才的本质是引进智力、使用成果,把人才的“脑力劳动”转化为“精神财富”,创造性劳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人单位应当打破老旧的考核任用机制,匡正“有为者有位”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健全相关选育机制,“靶向发力”方能“精准施策”,“星星之火”方可“燎原”。持续完善引进人才服务制度和服务内容,打造柔性引才新模式,拆除阻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旋转门”“玻璃门”,使得引才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挥好“指挥棒”,以爱心育才留才,增强人才队伍内生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的教育是优秀人才“破圈出彩”的前提条件,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毋庸置疑,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培育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专业设置要与社会发展相匹配,技能培训要与岗位需求相衔接,用人单位应当烹制“多元化套餐”,舍得花“真金白银”,为人才在“岗位舞台”尽情发挥提供技术保障。要坚持“跑场练马不如赛场赛马”的理念来“育苗”,敢于将青年人才输送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干事创业的“第一线”、形势政策的“最前沿”,让人才在推动事业发展中铸就“钢筋铁骨”。
稳定“强磁场”,以真心重才惜才,提升人才队伍发展潜力。尊重人才才能广聚人才,崇尚人才才会人才辈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助其成就蜀汉霸业。要真正把人才放在心上,多一些真情实意,少一些虚情假意,通过谈心谈话、政策引导、激励奖励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帮助人才甩掉一些思想“包袱”。要涵养爱才惜才之心,统筹全局、优化人员配置,改进和完善人才管理、考评和激励机制,让执着于专业领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们从环境限制、资金短缺的困顿中解脱出来,鼓励人才勇攀“最高峰”、勇闯“无人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