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勇武之地。当前,我们必须全方位引进、用好、留住人才,广开进贤之路,激发人才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盯紧“发展之需”,畅通精准引才“快车道”。“不拒众流,方位江海。”各地应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编制地方人才发展计划,突出“精准化”,打造“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指导、“候鸟型”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优秀人才。同时,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细化工作方案,有针对性的发“求贤令”、“英雄帖”,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真正实现“缺什么引什么”“引得来用得上”,努力让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搭建“成长之台”,畅通高效育才“专用道”。“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各地要主动承担园丁之责,为人才成长提供全周期呵护、多维度路径、链条式服务,做好引进人才的“传、帮、带”工作,常为“人才种子”浇水施肥、修枝剪叶,让“好苗子”竞相涌现、渐成栋梁。其次,要以“保姆式”服务解决好引进人才的“关键小事”,大力开展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培训,“因人而异”设置培育内容,采取“以老带小”、“以旧带新”的方式,让其进行“自助式”、“选择式”学习,为人才“一展身手”保驾护航。
解决“后顾之忧”,畅通暖心留才“加速道”。“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各地要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对引进人才多关怀、多照顾,落实人才扶持政策,做好人才典型宣传,让其在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此外,各地不仅要懂得“重金引才”,更要学会“筑巢引凤”,积极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忧心事、烦心事,用绩效工资、考核奖励、政治激励拴住人才的心,让引进人才享受便利、得到关怀、感到温馨,使优秀人才成为“常住客”,而不是“旅行家”。(通讯员: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