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鲁引弓的《小舍得》,再看《小别离》。两本书都道出了为了升学而苦苦奋斗的孩子和家长们的不易,成绩好的拼如何考重点,成绩差的为了不进职高,拼了命有的就差砸锅卖铁的让儿女去国外留学。而《小别离》的背景是一群在为中考而奋斗的十几岁的孩子们,他们有的没有参加中考,直接去补习英语准备出国了。有的虽然中考考上了排名第四的高中,但是也选择了去国外。我没有对这些去国外的孩子做过调查,也不知道他们的未来怎么样,是不是真的一定就比国内好。
但是让我想起来,在他们那个年纪我曾经被送到市里去上学。家里那时很一般,我吃饭都要算计这个月的钱够不够,而这群出国留学的孩子中有的也是一般家庭的,有的孩子为了少买外面的汉堡和食品,自己买了烘烤用具,可以想象中学生一边在外学习,一边回家做饭的身影,父母们一定很心酸,那孩子呢,他们的内心还没有父母强大呢。钱是一方面,情感是没有办法通过买烘焙工具自行解决的,上初中的年纪应该是青春期,在家里和父母闹的年纪,可在外的他们连这个条件都不具备。
书中有一章讲述的是一个受不了中考压力离家出走的孩子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段写道:“有人说,中国人20岁以后就很少快乐了,那么、20岁以前呢?这个被题目和作业笼罩的6年中学,是快乐的吗?那个因为家长着急提前起跑的小学6年是快乐的吗?”
后面可以顺带加上一句,那些初中被勉强送出国留学的孩子们真的快乐吗?家长们也快乐吗?将来从国外回来后他们就会快乐了吗?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快乐?
01 一家三口各在一处,丈夫在不能胜任的工作上苦苦支撑
《小别离》书中讲述了林红一家三口为了孩子在澳大利亚上学而分三地的故事,林红是医生,丈夫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前些年工厂倒逼过得不像以前那么春风得意了。这种条件的话,出国留学比较难,但是他们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有亲戚在国外,他们的孩子贝贝可以住在亲戚家。原本每年40万元的费用可以减少一半,只要20万元。如果林红家是有点家底,或者是在上海有几套房子的,哪怕两套房子也可以大幅缓解压力,但他们家只有一套。虽然每年20万的支出,在留学生中费用算低的了,但他们家也供得很艰难。
在为孩子今后学费着急犯愁之时,丈夫许光明的老同学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年薪20万。按理说林红是不该让丈夫去的,因为这个同学曾经喜欢过许光明很久并倒追过一段时间,当然没成了,要么怎么会有后面的林红和贝贝出国的故事了呢。
这个老同学离婚多年了,一开始是对许光明抱着点那种想法,只是许光明装傻充愣,而这层窗户纸是被老婆林红当众撕破的,女人的直觉有时候不得不相信,远在上海的林红感觉丈夫在福建有情况,就拉着表弟一起去福建宣誓主权了。老同学一看明白了,从他们走了之后,也就彻底死心了。把许光明安排到地方上一个工程,然而文科出身的他哪里擅长单打独斗地去做工程呢,当然不顺利,在千里之外的老婆都感受到了。老同学更是感受到了,如果是换做外人早就让他拍拍屁股走人了。但总归要留点情面,给他降级调换工作,如果许光明能自己提出辞职最好了。
工作的不如意,让许光明内心很受伤,他时常一个人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压马路,每条路都走得滚瓜烂熟。他想在老家的老婆,他想在海外的女儿,他不想要这七零八落的家,他想一个小家厮守在一起。他更不想寄人篱下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知道自己已经是半个弃子,老板只是等着自己主动辞职呢。但为了女儿,他一边在小城走,一边哭泣,一遍遍地对自己说,现在能做的就是待下去、守下去、干下去。
02 为了让女儿到国外的妹妹家住,兄妹母女关系闹僵
聊完林红一家子,我们来聊聊那个曾经和她一道去宣誓主权的表弟一家吧。表弟方圆和海萍的女儿朵朵是这些孩子中成绩算好的,在别的孩子早早决定出国留学,不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朵朵还在学校苦苦奋斗着,每个周末被安排去各种培训班,每天晚上做作业到深夜,但即使这么拼,她的成绩考重点初中还是有点悬。孩子着急,父母也着急,所以他们也在暗暗地为孩子想后路。
方圆一家的条件要好,有几套房,方圆妹妹方芳在美国生活,老婆海萍的堂哥在澳大利亚生活,去哪个国家,只要是在亲戚家里住,学费都可以减半。就在女儿没黑没夜地刷题上补习班的时候,她的父母也没闲着。方圆先联系自己的亲妹妹表达了希望自己女儿住在他们家上学的意愿,但是几次沟通下来方芳都是明里暗里表达了,来美国可以但不能住在他们家。为此方圆和妹妹不开心了,方圆的父母同样也和这个女儿不开心了。原本方圆父母说好了要去美国探亲,也因为女儿的无情而放弃了。
那么方芳真的是可以帮忙而不帮吗?从字里行间和方芳的状况来看,应该是她无能为力。首先她在那边是家庭主妇,她不了解外面的情况,而家里她又能做多少主呢。无论是方芳和父母沟通,还是和自己的哥哥沟通,丈夫从未出现过。不和大舅哥联系可以,但是岳父母曾经给他们带了几年的孩子,连老人都不问候一下吗?方芳在那边应该也是过得不太如意。如果自己过得都很艰难都不快乐,再把侄女弄过来一起受罪吗?
但是哥哥和父母没人理解,没人替她考虑。父母说她欠哥哥的,方芳觉得她是欠父母的,但不欠哥哥的,更不欠朵朵的。一来二去一家人心里的隔阂越来越深,最后连方芳回国再次返程,哥哥没有送行,妈妈也不是很热情,自己打出租车走的。
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件大事,这件考验人心的事,一家人是不是还热热乎乎的。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特别是在不了解对方,还要硬考验的情况下。
03 未来能见到孩子的机会有限
方圆在考虑将女儿也送到国外的时候,他父亲反复过一段时期,一开始也是同意的。但第二天他父亲打电话过来说,考虑了很久还是不要送出国外了。父母给出的理由是,你们就这么一个女儿好不容易养大了,放出去了,等老了你身边就没有子女了,我们心疼的是你。而且过早独立的孩子与父母感情不深的,父母再一次说到我们心疼的是你。其实方圆父母说这话是有切身体会啊,他们有一儿一女,女儿早早随着丈夫去了国外,假如两个都去国外了,那么他们的境地就会和将来的儿子一样。他们不想让儿子老无所依,老了身边连个亲人都没有。
他们现在是每周末能期盼着儿子来探望,算是有个盼头,可女儿那边只能是通过电话来一解思念之苦。最后方圆父亲去世的时候,方芳当然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让我想起了《都挺好》里面的老大苏明哲,当初苏母去世,他也是在国外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他悔恨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没有能力给母亲尽孝。后来明哲回来后了,苏大强真的生龙活虎了,弟弟妹妹有事情的时候,明哲也会照应一下,这比孤苦零地地在国外强多了。
所以无论是从替孩子着想,还是替这个小家庭每个人着想,还是替将来老了的自己着想,我想我都不会勉强送孩子出国留学了。
苒藜:记录日常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