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不知什么时候,因别人推荐购置《浮生六记》一书,回来一看白话文,就束之高阁。昨日,偶尔瞥见书架上封面芬芳清丽的她,翻来书卷,慢慢地,竟读进去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读来的感受,大概“清欢”二字恰好。在这里,且将莫名喜欢的文字记录起来。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后。
作者沈复,出生在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名门望族、书香世家,上天厚待,已心满意足,剩下的,就是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之笔墨,不辜负上苍厚待。“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是《闺房记乐》整篇的基调,充满着淡淡的忧思,淡淡的伤感。
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新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擅长女红的陈芸,还能识文断字,背诵《琵琶行》,这是很少见的。沈复在惊叹于其才思隽秀的同时,暗暗地担心其福泽不深,女主的短命先兆,似乎在最开始就埋下伏笔,如果细细读来,会发现这一记中似乎有许多类似这样的埋下伏笔的句子,即便如此,作者还是非她不娶。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对陈芸外貌的描写,美则美矣,“似非佳相”一句再一次埋下伏笔,这一游丝般的线索贯穿于这一记,每每读到这里,总莫名地伤感。看到陈芸的半成书稿时,作者开玩笑似的题签“锦囊佳句”也暗示了陈芸的寿命不长。“锦囊佳句”,典故来自于唐代诗人李贺。李贺外出时,都背一锦囊,有佳句则记下投入囊中,年仅二十七岁而卒,所以这里的夭寿之机,隐隐道出陈芸的寿命不长,真可谓红颜薄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