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出差,意外接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被告知:孩子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能很好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向老师反映情况时不愿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能如实说明,有早熟倾向。老师提示孩子学习能力没有问题要多关注孩子心理。
挂了电话我一直在想着该怎样与她有效沟通,也在反思平时对她的教育中忽略了什么?或是自己的某些言行对她产生了错误的示范?
分别一天,她见到我非常开心。之后便自觉做作业去了。望着伏在书桌前的小背影,我陷入了困境,心乱如麻,我决定翻开黄静洁的<<学习的格局>>,试图在书中寻找答案。也不知道盯着书看了多久,看进去了多少,直到读到: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学会像乔丹妈妈那样,用乐观的态度来拥抱孩子的恐惧,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用耐心和信任来陪跑,直到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力。只有孩子的身心变强大了,他们才能一生平安,有能力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大小挫折。
合上书,我已经有了方向。像认真准备一节公开课一样,我开始在脑中组织语言。正好她凑过来说:妈妈,我作业差不多了,休息一会儿后你就给我报听写吧!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开始了:“妈妈今天有点苦恼,下午班上有位同学的家长给我打电话,问我孩子在校的情况。这位同学非常优秀,老师们也都很喜欢她,但也有些问题。比如说,上次她和一位同学发生矛盾…… 你觉得这位姐姐怎么样?” 女儿若有所思地说:“她这样做也不应该,因为……” 这样的大道理我早料到她比同年龄的孩子更会说(可能因为我和爸爸都是当老师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中说教一直比较多),我决定一脸无助地向她求助:“可是这个姐姐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妈妈分析一下她可能是怎么想的吗?” 她警觉地看着我说:“我不知道。” 我装作努力思索地慢慢试探:“你说她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或者……” 她时而点头时而皱眉,终于参与到我的“讨论”中。打开了话匣子的孩子,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都没再停下来。我微笑地看着静静地听着,惊讶她居然有这么多要说的话?我几乎每天都陪着她,并没有不让她讲话啊?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无论大小事情都太急于去纠正孩子了,孩子觉得我说这话我妈一定会说……是我没有给足孩子说出心里话的环境?或者说是试错的机会?我认真听着她对“妈妈班上这位姐姐”所有的心理分析,偶尔发言“友情提示”,她略微沉默后也会发问,但我们最后总能达成一致。之后,孩子收不住脚步似地敞开心扉说:“妈妈,其实有时候我也会这样想……” 这个晚上,我们烤着火,靠在房间的沙发上,偶尔吃一颗巧克力,从学校的同学、发生的事情说到对家里每个人的看法……说到小哥哥上初中后对她的疏远,孩子竟然控制不住地伤心痛哭了一阵!我一边安慰地给她擦眼泪一边有点自责:孩子心中有如此深地落寞感我竟然全然不知。
看她情绪慢慢平静,我开始给她讲我和她舅舅小时候的事,告诉她:无论是朋友还是兄弟姐妹,都会陪你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但随年龄增长你们进入不同的环境接触到不同朋友、感兴趣的方面也会不同,你们可能会慢慢疏远,你要学会慢慢适应,知道吗?而且说不定等到成年之后你们又会亲密起来啊!也许是哭过发泄出来了也许是听懂了一点,她说:现在觉得心里舒服多了。她又开始“灵魂拷问”式地发问:妈妈,你了解爷爷吗?为什么我觉得奶奶不像别的奶奶那样温柔?你想爸爸吗?……我第一次把她当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一一回应了她的这些问题。
看看时间,已经9:30了,我们谈了近四个小时!我催着她洗漱,上床不多会就感觉她已安然入睡。
宝贝,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