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时代,自恋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精神气质。但自恋仍被视为一种病态的人格特质,类似于虐待狂、操纵狂,甚至精神病患者。
一项新研究考察了270位对象,他们的中位年龄为20岁。研究试图区分一般的自恋行为与精神病态。
"长期以来,人们都不清楚为什么自恋者要做出让人不快的行为,因为那实际上会让别人降低他们的印象。我们的工作揭示了这些自恋者并不自大,而是缺乏安全感。"来自纽约大学(NYU)的临床心理学家Pascal Wallisch解释说。
"更具体地说,结果表明,自恋更好地被理解为掩盖低自我价值的补偿性适应。"同样来自纽约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Mary Kowalchyk补充道。
心理学家确实已经区分了两种相当不同类型的自恋者:'脆弱的自恋者',他们有低自尊、依恋焦虑、对批评高度敏感;'宏大的自恋者',他们有高自尊和爱自我炫耀。
这项最新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界定这两种心态。
Kowalchyk团队使用了一系列测量方法来评估每个参与者的不同特质,包括自恋、自尊和精神病态,发现“凡尔赛”行为与那些同时具有高不安全感和内疚感的个体密切相关。那些表现出心理变态的人则表现出较低的内疚感。
"自恋者没有安全感,他们通过炫耀来应对这些不安全感。从长远来看,这使得其他人不太喜欢他们,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不安全感,然后导致恶性循环。"Kowalchyk说。
宏大自恋的个人则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自信,并未表现出不安全感的迹象。在研究人员看来,两者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类别上的区分。
他们承认需要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在更多样化的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验证他们的结果。但这些新发现与2017年的一项小型研究一致。
事实上,围绕着自恋者是否真的喜欢自己的问题,一直以来的结论都是相互矛盾的,通过更精确地定义这两种类型的自恋,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的理解。
撇开病理不谈,自恋的特征——也被认为是由个人主义日益弥漫所激发的——我们更多地使用"我"而不是"我们",就连流行音乐也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
例如,在1963年至1992年间,青少年对"我是一个重要的人"这句话的认可率从12%上升到80%。
此外,在社交平台上互相“凡尔赛”,共同形成并相互喂养了唯恐不合群的不安全感。这些行为是我们作为一个强制性社会物种的硬伤。
虽然自恋者是出了名地善于使用社交媒体,但社交媒体是否能增加自恋,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定论,但新论文提出,"这里提出的框架内,参与社交本身就会造成不断的社会比较和评价,这可能会加剧对自我价值的不安全感。"
所以,下次当我们看到别人凡尔赛时,可能他们仅仅是……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