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就:
午觉没睡着,继续躺着如“卧”针毡,起来浏览了半天网页,心烦意乱,所以现在的我可能都不是一个正常人。
这个时候给一个人写信准没什么好气的话,但是又觉得唯有说说写写才有可能平抚这不安的心绪,只是苦了你了。大学的时候我应该学学坐禅的,这样我就可以在这种时候定下心来。
说到这,想起《悉达多》里的三个词:“思考,等待,斋戒”,两周以来,一直很烦躁,但我的烦躁可能是“斋戒”造成的,因为早中餐吃的足够“少”,导致低血糖,所以飘飘的,不能静下来思考,而我有一堆的数学题要做,想做又做不了因而烦躁。
幸哉,乔达摩悉达多要是有数学题缠身,还能不能成为佛陀恐怕另有别说!
记得好像跟你提起过,几年来,我时不时的做同样的一个梦,梦里明天就要考试,而我连预习都不曾,我一向是个好学生——或者说想做一个好学生,所以当焦虑和悔恨迎面砸来,能把我吓醒,每一次梦境的焦点都是数学科目,我悔恨,悔恨的是我明明可以学好,但是我偏偏没学。
我以为除非实现了财富自由,有大把的闲时间能让我重回学校,才可能再学数学,不然此生再难有闲情雅致看那东西,想不到峰回路转,在这样的一个时空节点上数学在等着我。
我失业了,疫情解封的前夜是我在职的最后一日,距今19天了。至少前十天是无忧无虑的,我的计划就是沉淀、休息2个月,只是时有好友问我工作找的怎么样,让我心生焦虑,让我不得不去想找工作这么一回事;还是一位好友说的好,坚持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节奏来,反正有两个月的赔偿金。虽然早有预想,但还是静不下心的原因,无法“沉淀”,“沉淀”不好便会空虚,一旦空虚便休息不好,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既不能沉淀也不能休息,浪费时日而已。
我这里说的“沉淀”是总结梳理过往的工作知识,以及补充自己的短板。这“短板”里的主要内容便是“算法”,你可以理解为程序方面的数学,这是我找下一份工作不可或缺的知识储备。
说到这里,我发现自己偏离了自己本想说的事,而现在也想不起自己本来要说什么,好像是什么大道理。相信你能看得出来,我的烦躁绝不是“斋戒”的原因,我也不“斋戒”,那不过是一句调侃的话,而让我不能心安的就是我本来要说的,现在忘了,我的心便稍微平静了一些。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沙门”,在苦修的路上踽踽独行,而这样的状况不是我愿意的,不是我选择的,我跟悉达多不一样,跟那些有境界的修行者不一样,他们主动背井离乡,主动去走那些遍布荆棘的路,去实践自己的“苦学”,从中获取知识获得解脱,但是我不是自愿的,我也不想这样……
——其实当说到“我不是自愿的”的时候,我脑子里冲进一种相反想法,它告诫我:我就是自愿的!它闯进来的时候,便盘踞控制了那个地方,你知道那是“司令部”,所以我很不情愿地承认我就是自愿的。这好比一个人从娃娃长成了大人,他说他不是自愿长大的,要是同情心涌上来我们便认同他说的话,要是嫌他啰嗦我们就骂他活该——这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的事,而是到了某个路口你还得继续走,而是开了一扇门你不得不面对门里的东西。
与此同时,有一段我想批评的东西,现在也不得不认同。如果这世上没了痛苦,那宗教肯定不能存在了,“痛苦”是宗教立教的根本,是宗教立言的基石,佛陀的智慧也都是建立在痛苦上的,《悉达多》这本书里就处处都是痛苦,抛开宗教的发展历史不谈,立于当今煌煌盛世之下,单从这“佛教建立在痛苦之上”这样的立论来看,难道不荒谬吗?人有那么多的情感,只拿一个说事,终是偏激性的以偏概全。
我想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不愿意沉沦在“痛苦”里,所以我说我不是自愿的,我不想做一个苦行僧,那种通过受苦的方式获取内心安宁的人;然而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很明显,正是陷在“痛苦”里的人才渴望能到“彼岸”去。所以,即便是如今的煌煌盛世,痛苦依然如影随形。
要是你遇到学佛信佛的朋友,不妨交谈几句,你便会发现,“痛苦”是他们口里的高频词汇,如果当下你的生活很滋润,如果你对你的生活很满意,那就远离这样的朋友,不然“痛苦”也会成为你的高频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