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模式背景介绍
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数不胜数。但是,究其根源,不外两大类:师徒制教学模式和班级制教学模式。
(一)师徒制教学模式
在人类历史上,师徒制教学模式可谓是源远流长,从古自今未有中断。在古时候,由于知识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信息传播方式匮乏,故只能采用师徒之间、父子亲人之间的口口相传,或者是耳提面授式的教学方式。甚至,在当今知识量极度膨胀的年代,信息传播也极为迅捷、广泛,但是师徒制教学模式仍然是很多知识、技能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例如,器乐演奏、竞技体育、民间传统工艺、科研等等。那么,师徒制教学模式有何特点呢?
1、优点
(1)由于口口相授、耳提面授,有利于师傅选择适合的学徒进行相应的知识、技能的传授。
(2)有利于师傅根据学徒的学习进度进行合理的教学进度调整。
(3)有利于师傅适时地根据学徒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进行及时的指点、辅导,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及措施。
(4)学徒基本上属于有的放矢地跟随师傅学习,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对师傅视若父母,可谓尊师重道矣!
(5)由于口口相传、耳提面授,师徒之间有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技能的教学及思想感情的交流。
(6)学徒如此亲其师,则信其道。故一般都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2、缺点
(1)师徒制教学模式受限于师傅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在古代知识、技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且信息传播极为匮乏的情况之下,学徒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就尤为明显。
(2)有渊博知识、高深技能的人不一定就会是一位优秀的师傅,所以师傅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同样是影响学徒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决定因素。
(3)由于采用口口相授、耳提面授的教学方式,同一位师傅教授的学徒数量受到极度限制(特别是同一时间段),几乎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活动。(讲学除外)
(4)师傅、学徒的道德素养及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决定教学质量。知识、技能的渊博程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地位高低及个人利益。古语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故师傅留一手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班级制教学模式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夸美纽斯,写成《大教学论》。为了满足工业革命对知识、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提倡建立班级制教学模式,极大地满足了资本主义工业对知识、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自此班级制教学模式成为了近现代人类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模式。那么,班级制教学模式又有哪些特点呢?
1、优点
(1)在班级制教学模式中,一个班可以容纳几十名学生,同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段可以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教授工作,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每位教师擅长的知识、技能领域对学生进行教学传授,避免了由于教师知识、技能的局限性而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局限性现象的发生。
(3)同一个班的学生能够得到许多位各有擅长的教师的交替协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的广度、深度。
(4)班级制教学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教育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的系统性、规范性教学。
(5)班级制教学模式由于大量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容易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缺点
(1)班级制教学模式由于同一时间面对几十名学生,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够给予每一名学生以具体及时的学习指导、辅导。
(2)班级制教学模式不可能依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容易出现对学生特长发展的培养不足。
(3)在班级制教学模式中,学生必须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师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基础情况的不同,从而容易形成偏科现象。
(4)班级制教学模式由于采取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质量良莠不齐,限制了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进度,也让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出现掉队现象。
二、我国教育教学现状简介
中华民族拥有至少五千多年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据可考文字、文献记载,至少在周朝时期,周公旦“建大学、兴教化,”就出现了较为正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宋朝时期,各种书院教育教学模式兴起。一直到清朝末期,属于私塾与书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洋务运动前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下,西方文化、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中国。自此,众多有识之士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在学习美欧、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将班级制教学模式引入中国,以及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引入中国。中国传统的私塾和书院教学模式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
西方的班级制教学模式,普遍的是十几二十人的小班教学,故其班级制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不那么显著。而反观中国,普遍属于四五十人的大班教学,班级制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凸显出来了。同一位教师面对四五十名学生,首先一点,课堂纪律很难保证;其次,对于学生课堂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难度较大;其三,学生基础情况相差较大,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既不能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照顾到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四,一位教师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不可能及时地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指导、辅导;其五,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监测、检测流于泛泛表面形式——唯分数论,致使“高分低能”现象、因跟不上进度而造成的“辍学”现象频发。更严重的是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健康现象。
三、教师主辅制课堂管理模式简介
那么,针对中国教育现状,有没有什么样的方法解决班级制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有没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集师徒制教学模式和班级制教学模式之优点于一体,又尽可能地避免其负面影响的教育教学模式呢?对此,经过多年探索研究,《“1+1”教学》之“教师主辅制课堂管理模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1+1”教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经》法天象地道法自然理念、《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理念、太极拳形神合一理念及诸子百家思想作为核心理念,将各种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批判性地、辨正地进行借鉴、参考、转化、融合,创“1+1”教育教学理念,以德立教,建“1+1”教育教学模式—— “1+1”教育共同体。“教师主辅制课堂管理模式”是《“1+1”教学》中“1+1”课堂管理模式的部分内容。
《“1+1”教学》认为,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可以说,课堂教育的管理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1+1”教学》的“教师主辅制课堂管理模式”正是立足于学校教育、立足于课堂教育,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制定的课堂管理模式。
(一)教师主辅制课堂管理模式教师的作用
1. 主讲教师的主要任务
(1)组织教学活动,做教学反思;
(2)管理课堂纪律;
(3)向学生、教学单元组提供形成性反馈、指导、矫正;
(4)给予学生、教学单元组形成性评价,并记录以备分析、调整指导方法与策略。
2. 辅助教师的主要任务
(1)观摩主讲教师教学活动组织情况,提供教学评价、建议;
(2)主要负责管理课堂纪律,提醒、帮助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
(3)向学生、教学单元组提供形成性反馈、指导、矫正;
(4)给予学生、教学单元组形成性评价,并记录以备分析、调整指导方法与策略。
(二)教师主辅制课堂管理模式的特点
“1+1”教学采用主、辅教师分工协作同堂组织教学的模式。主、辅教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分工合作共同组织教学活动。“1+1”教学的主、辅教师制有以下特点:
(1) 弥补了单个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反馈、指导、矫正在时间、精力方面的不足。
(2) 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行为表现等进行监控、记录,有利于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及时的、个性化的形成性反馈,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矫正。
(3) 便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教研,使教研工作日常化,提高教研质量和能力。
(4) 便于以老带新,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培训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力。
(5) 使推门听课日常化,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共同教研日常化。
(6) 由于有辅助教师的协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确保了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
当然,就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主辅制课堂管理模式”有比较明显的缺陷:
(1)每节课配置至少两名教师上课,教师资源短缺问题难以解决。
(2)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进行正常工作增加了难度。
(3)部分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上课时有除了学生之外的人出现在课堂,从而影响上课教师的教学。
(4)由于以上原因,学校及教师都不愿意进行“教师主辅制课堂管理模式”。
以上缺陷,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下的确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几乎不可克服。但是,在《“1+1”教学》所构建的“1+1”教育教学模式下,这些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在其“1+1”教研模式、“1+1”教学设计模式、“1+1”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协调设计,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合作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的每一单一部分都有明显的缺陷,但是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运作时,彼此相互协调、分工合作,所有的问题就好像自动消失了一样,随着这种教育教学模式运作时间的增长,这个整体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就好像是一个生态系统一样。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法天象地,道法自然”吧!“1+1”教育共同体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就好像是这天、这地、非生物、生物、植物、动物、鸟兽鱼虫,它们都不完美,都有缺陷,但是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协作,却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和谐!
止一
2024年8月18日于昆
推荐拙作!
1、止一 著:《“1+1”教学》,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2、【春秋】老子 著, 止一 解读 :《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3、【春秋】老子 著, 止一 解读 :《道》,全球华人出版社,2023年11月。
4、止一 编著:《素问》,https://www.jianshu.com/nb/54413944,2023年10月12日。
注:文中观点纯属止一个人一己愚见,不代表任何人及其思想。若有不是之处,请一笑置之!
简书同号有连载,
有缘之人等你来。
尊道贵德明要妙,
恬淡虚无道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