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工作已快一年,然而回头看却似乎看不到自己在工作上的成就,往前看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和朋友谈起,得知彼此彼时都在困惑中挣扎。我们共同的迷茫之处包括职业的晋升或上升,目前工作的延续性,如何扩大工作给个人生存带来的支撑。朋友类比身边同事,感慨学历不如经验更能带来专业支持。而我则被薄弱的基础所限,无法在现有工作平台之上进行有力深耕。朋友比较了解我,她帮我分析了我的优势和劣势,最关键的发问是“自己想走什么路?”如果想走目前这条路,那么就可以好好利用现在的机会,所谓的基础薄弱并非绝对不可弥补,只看自己有多大决心和意志来克服;而如果不是,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变化不定的最后,转换方向便是必然。对于朋友自己,同样如此,现在的这份工作要作为终身职业吗?心中还没有肯定的答案。我们聊到共同熟知的线上朋友,其中有些人完成了成功的转型或者实现了斜杠式发展,他们的勇气让人佩服,他们的状态让人羡慕。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自身的勤奋、开放,更依赖于长期以来的钻研和积累,好比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自然可以遮阴避凉。然而现实环境却惯于渲染求快的氛围,耐心成了稀缺品。谈到最后,我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其实很简单,与其羡慕别人的精彩,不如找准自己的正确方向,持续积累和深入探索,形成专业优势,最终自然能实现质的跃升。然而“知”比“行”难,还需要信念和定力引导实践。
一份工作除了作为立身之本,也是生存之源。我们在工作上面临的另一窘境是工作收入不足以支撑起一份当下或未来的家庭生活。身边不乏有积蓄的同龄人,也常见拥有资格躺平的年轻人。但对我和朋友而言,处境却恰恰相反。我们并非对此感到抱怨,只是希望获得改善生活的方法和路径。朋友说在为生活压力感到焦虑的时刻,她仍然想着学习新东西、新事物,这便是积极改变的表现。回想求学生涯,对比现在状态,我们有时会对其价值产生怀疑,我们获得相应学历的回报了吗?如果从金钱的角度来看,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求学阶段所花费的昂贵费用毕业后仅得到“微不足道”的回报。但若从无形的回报角度而言,比如一份珍贵的友情、一种处事的方法、一种精神的激励,或许我们会对那段时光充满感激和怀念。
对于一份工作而言,同样如此,生存是不可或缺,但它赋予我们的人生价值也不应遗失,或许这才是我们希望拥有一份可以视之为终身职业的执念所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意义、有价值,能够得到外界的认可与肯定,那么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到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都得到满足,便达到一种自在的理想阶段。
后记:从同窗到天涯,很开心和朋友之间仍然与之前一样可以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但愿彼此能够用各自微不足道的力量建设起互相支持的强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