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价位是大多数人都会去做的选择,选中间价位的人会跟你说,他们这样决定“比较安全”,是一个“折中”的选择。最便宜的商品说不定质量有问题,最贵的那种则有敲竹杠的嫌疑,居中的应该没啥问题。
我们要洞察的是,消费者真的是图便宜吗?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便宜没好货,是个深入人心的认知,哈根达斯不会卖到10元,LV不会买成COACH的价格;你降级了,不是尾货就是A货,总有点原因,你才会便宜吧,否则就是企业快倒闭了……
其实,精明的消费者要的是“贪便宜”的乐趣,觉得在价格的制定过程中,起码有了参与感,有了那么点点的主权,自己起码是个Smart Shopper(聪明的消费者),而不是任人宰割的Loser(失败者)。
所以,互联网平台打出了“去中间化”、“去经销商”的诉求,告诉消费者,品牌没变,质量没变,只是中间环节少了,只是奸商没有了,把利润还给企业和消费者了,此招一出,大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