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买回来很久了,一次逛书店时,被书名唤起了好奇心。禅与摩托车维修,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好奇作者是怎么把这有点违背人的认知习惯的两件事结合到一起的。
开篇讲述的是作者带着11岁的长子克里斯从美国东部明尼苏达州出发的摩托车之旅。我自己非常羡慕这种方式的旅行,就像作者书中所说:“骑摩托车旅游要的就是身临其境,而不是冷眼旁观。”于是,很认真的继续阅读,发现接下来的描述比较枯燥,就把它给放回书架上了。
记得之前看李善友教授的年度大课,发现李教授三次提到了这本《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于是重新从书架上拿起了这本书。奇妙的是,宝藏女孩的阅读推荐大转盘转到了我推荐阅读书籍,满心欢喜的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和大家一起开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探秘之旅。
本书讲述的是作者骑摩托车带着长子从美国东部明尼苏达州出发横跨达科他州、蒙大拿州、爱达荷州、俄勒冈州到达西海岸的旅途故事。一路上有父子之间的争辩、和谐与分歧,也有对于摩托车维修的描述,但这部分的描述相对而言比较少而且也显得比较枯燥,毕竟现在骑摩托车的人已经很少了,懂摩托车的更是少见,而勇于骑摩托车进行一次万里之旅,个人觉得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书中提到次数比较多的一个词是“良质”,整本书的核心也是围绕这个词来讨论。到底什么是“良质”,按照作者的话是,它是无法被定义的,我理解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按照作者最后的结论,“良质”是一切的源头,是古典与浪漫、理性科学与感性艺术的上一层级。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有的人工作很枯燥——或者手中的工作迟早都会变得很枯燥——为了让自己过得愉快些,他会开始选择良质,然后悄悄地为自身着想而追寻这个目标,因此使自己手中的工作变成一种艺术。他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更有趣的人。而对他周围的人来说,他也不再是物体,因为他选择了良质。”在我看来,所谓良质,应该是一种专注的态度。就像李善友教授在年度大课上讲的【爱上你做的事情背后,你就跟这件事合二为一了,打破了二元对立。如果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那么这件事将会获得自由,获得某种主体性。这样,你创造的作品就会成为你的灵魂伴侣。这时,你做的事自然就会有品质在里面,这种品质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被称为“良质”,而且“如果你能倾听良质的指引,悄悄地遵循它,心无旁骛,就能使得自己手中的工作变成一种艺术。”】
书中,作者不断在脑海中回忆有关斐德洛的点点滴滴,他曾去大学任教、被关进精神病医院、去大学学习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只为反驳他们……在回忆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内在的自省与探索,他对良质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在最终明悟之际,他也最终走向灭亡。 然而,斐德洛灭亡了,作者诞生了。对作者来说,通过这一次跨越万里的摩托车之旅,一个全新的、卓越的自我出现了。
读完整本书才明白,“禅”象征着人的心灵探索,是主观性的。“摩托车”象征着科学技术,是客观的存在。作者起这个书名,应该是想如何将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达到一种和谐存在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