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社会似乎人人都处于焦虑中,每个人都会感觉压力山大,工作家庭育儿升职加薪…仿佛这些都是压在人们心头的多座大山。
面对压力,我们要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关于压力的利弊,压力的来源,以及如何通过与身体链接、与身体对话使自己能够放松稳定下来,并真正让自己内心安定。
1,压力的利弊观
我们都知道适度的压力或焦虑,有利于促使事情做得更好,但只限于适度。心理学上有一个压力的倒U型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压力非常小或者非常大的时候,都不利于任务的高效完成,只有压力在适度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好的成绩。
但是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家们认为,当一件事情比较简单的时候,压力大会促成这件事情完成的更好,而当一个任务非常复杂的时候,较大的压力反倒会干扰了这件事情的得以更好的完成。
所以,压力有其利,也有其弊。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做出压力的适度调整。但在现实中,一方面人们未必都掌握这个压力的原理,另一方面,即便是掌握了,在真正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却还是不知道如何能够很好的用起来。
所以,我还想加深一下,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更加充分的来认识压力。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人们面临危险和压力状况时,人们的交感神经活跃,它促使人心脏加快、呼吸急促、血液循环也加速、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会使人们处于一个战斗的状态,这是人面对危险的一种应激反应。正常的情况下,当危险情境减弱时,人们的从紧张状态转为放松的状态,这时是我们的副交感神经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的一张一弛,是我们身体的一个正常状态。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压力长期不减,他会为某件没有解决的事情而长期耿耿于怀,那么,他的交感神经就会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意味着这个人的身体会持续的紧绷,血流加快,消化系统受到抑制,内分泌系统也会改变,压力激素总是处于居高不下的一个水平,这对身体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例如,有的人会长期纠缠于他自己特定的负面情绪的旋涡中,死循环走不出来;有的人会长期失眠,脾气暴躁,消化系统紊乱等等,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倒使自己更加陷入问题的泥潭中,对身体的危害自不用说;有的人会出现疼痛不适等躯体症状,有的人甚至会出现耳鸣、失聪等严重的躯体损害。
还有的人因长期走不出压力所带来的困扰,会进行内攻击,认为自己无能,对自我怀疑,甚至否定和嫌弃自己。长期下来会进入一种抑郁的情绪中,如果出现了抑郁症,甚至会增加自杀的风险,危及到生命的安全。
2.压力的来源
关于压力的来源,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原由。但是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现实没能达成自己的内心预期。而每个人对某件事情的内心预期是根源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自己的文化背景。
如果人们愿意放下对外界事物的一味的期待和要求,而反观到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的内心做个对话,探索一下自己的这个期待是关乎于自己的内在的什么渴望、什么需要、什么在意?看清这些自己重视的东西在自己生命当中的重要性,这就会对自己及压力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
当一个人能够更多的去了解自己,并带着对自己的这份理解,再去看待自己和外在的那个期待时,就会发生变化,或许会对外在的期待有一丝的松动,或许会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途径来满足自己这份内在的重视,或许会有一些释然感。
比如说最近我碰到了好几位家长,有的孩子五岁,有的孩子三岁,这些家长们大多数都焦虑于孩子跟同龄的孩子相比,如果不赶紧学知识就会落后。二孩政策的到来也增加了这些父母们的焦虑,他们认为在教育大孩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希望在二孩身上得到弥补。
当谈到他们自己的时候,他们中大多数会觉察到,他们强加到孩子身上的其实都是自己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并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得到改善,希望孩子活的比他们更好。
但对于孩子如何活的更好,他们是被局限于自己的狭隘的思维中。家长们内在的那份不满意、不接纳、不认可,会在代际中以自己的压力和焦虑的方式传承到下一代身上。
3.与内在对话
对于焦虑和压力,要去解构自己的这份执着。通过自我对话来反思自己,想要的东西怎么就那么重要?怎么会给自己构成了这么大的压力?它是从什么时候来到了自己的生命中?他对自己这个生命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问完这些问题的时候,再去看一看自己为这份执着都付出了哪些努力?自己从中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做完这些的时候,你的内在会增加些许的力量。
对于家长,首先要看清自己那些不接纳的部分根源在哪里,或许跟归属感有关,或许跟存在感有关,或许跟其他什么最触动内心的情感有关…看清后,要在自己内心先去整合这一部分,使内在不冲突、不打架、不内耗,才能够更加稳定的去教育孩子。
但是如果一个人压力的程度已经非常高,他已经不能够正常的去应对现实中人际等状况的反应时,上述的方法可能很难奏效。
4.唤醒身体的内感觉
尝试与身体连接也很重要。科学家们认为,我们的身体自有其一张一弛的调节能力,如果我们信任身体并用好身体自身的平衡作用,也可以调适我们的压力。方法是唤起我们身体的内感觉,这要从自己的刻意练习开始,可以通过正念、瑜伽、打坐等方式来练习。
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从一呼一吸开始观察自己内在的感受,或者是从目前自己所能够做胜任的事情做起,比如说从简单的家务做起,并从中获得瞬间的成就感,从而渐渐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满意度。
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在每天的践行练习中及时内观自己的感受,敏锐觉察内在的变化,能让自己瞬间放松下来。
但是仅仅放松还是不够的,还要去通过身体连接我们的内心,仔细的觉察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让自己真正安定。
社会只有安定,才能够发展;人也只有安定,才能够发挥创造力。愿我们都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让我们的生命潜能得到无限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