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一如既往的随着悦享教育读书群读书,这是第二次跟读,读的是著名心理学家艾.弗洛姆的《自我的追寻》。虽然已经跟读了他的一本《逃避自由》,但每天还是向啃硬馒头一样在慢慢咀嚼,读的很艰涩。因为很少接触这方面的书籍,很多语句都读不懂。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为实现人的自我实现和潜能所涉及的伦理规范及价值问题。主要分为五个章节:“问题”、“人本伦理”、“人性与性格”、“人本伦理的问题”、“今日的道德问题”。读的最明白的自认为是第三章中的“人格”部分。
在这一章中,我知道了“脾性”系指从反应的方式而言,是属于先天的而不能改变的。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把脾性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神经质和黏液质。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反应方式特点是容易激动和迅速改变兴趣,神经质和粘液质的特点是固执。以前,总以为这是性格的分类方法,认为是性格的不同。今天才知道错了。脾性和性格是不同的,天生的叫脾性,性格主要有由一个人的经验,尤其是早年经验所形成的,同时会受见识及各种新经验的影响而改变至某种程度。
“性格是早年经验所形成。”这句话告诉各位年轻的爸爸和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家庭环境很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长相、一言一行,都跟自己父母很像。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所以,要不断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让好的言行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学术对于“性格受新经验的影响会改变”这一说法,我是比较认同的。宫斗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的甄嬛,原是一个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女孩子,进宫时她只想凑个数,与陵容、眉庄是好朋友。然而,随着宫斗的激烈、华妃的嚣张被怕了,好朋友的背叛,让她逐渐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一代皇后。看来,人的性格是可以变的。
写着写着,我突然想起了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在他12岁之前,他一直在农村上学,在学校、在村里,他是一个出了名的学霸。成绩常常比第二名高出一截。上初中了,爸爸托人让他进城读书,开始还好,后来越来越浮躁,直至退学。几年之后再见他,只见他穿的极具个性,眼睛张到了头顶上。再后来,听说他在外一直漂着,打工也没好好干,没钱就问父母亲要。认识他的人无不为他惋惜。
环境造人,希望今后我们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良好的环境——雅致、美好、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