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型IP”听着有些抽象,但是你肯定有过因为对一个人的信任,而去购买和他相关的产品的经历。
比如因为董明珠而购买格力的空调,因为罗振宇而入驻得到大学,因为雷军而购买小米手机,因为李叫兽而去阅读他的文章,甚至因为他,你也开始做自媒体了……
如果你回答是、有,那就对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人,他们之所以能影响人的购买行为,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形象越过了产品,率先在人们心中得到了认可。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成功的管理型超级IP。
当今社会,管理型IP的竞争已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
关于本书
《深度IP——管理者个人品牌养成记》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打造管理型IP的方法论。通过鲜活案例的引导,从塑造、传播、维护、变现四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管理者超级IP的打造办法和运营方法。鲜活而不枯燥,易懂而又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是企业家、高管、创业者和职场精英打造超级IP的实战性指导手册。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苏静、张瑞杰二位老师都是互联网品牌营销领域的实战派名家。
苏静是第十届“中国创意策划领军人物”得主,担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MBA/EMBA特聘电商教授。创办了乐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英杰仕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扶持了众多企业成功转型。
张瑞杰是中国医美产业互联网的推动者,创办了英杰仕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管理赋能与组织优化的金牌顾问。
二人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多年的实战经验,凝结成本书,为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的出路。
书中开篇
书中开篇就提到提到:当今社会,日益个性化的媒介环境,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导致独立而割裂的单次营销活动的效果差强人意。
原创性的内容越来越难生产,非原创性内容的传播又很难具有穿透力。对品牌来说,碎片化的内容稍纵即逝,让消费者形成持久的记忆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企业间的品牌竞争的核心,已经升级到了更高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企业的品牌核心具有高度原创,又有温度,还要具备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作为企业的核心人物,管理者,如果能被打造成超级IP,就可以为企业带来坚不可摧的品牌效应。
第一部分 :塑造
本书先从“塑造”开始,也就是“管理型超级IP”是如何从无到有。
传播学的认知平衡理论认为:如果用户对一个管理者有好感,也会对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好感。
其实,在任何一家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甚至一批具有超级IP特征的管理者。
定位
但是为什么塑造成功的IP很少呢?那是因为塑造管理型IP是有章可循的:要围绕定位、打造人设、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三方面进行。首先说定位,搞懂定位、做好定位、做准定位是塑造IP的基础。
聚美集团创始人陈欧,开启了我国管理型IP打造的先河。当时他的一句“我为自己代言”刷新了用户对管理者的认知,也引领了管理者代言自家企业的风潮。
但定位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管理者的IP定位更是如此。那么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来保证IP定位是准确的呢?
书中给出了答案:管理IP的定位要符合管理者核心能力的展现。
周鸿祎,亲自经营微博,粉丝达1200万,堪比当红明星。他通过出书、直播来分享知识,他的一些金句至今依然被热捧。把 “人民想念周鸿祎”也送上热搜。
从定位的角度看,周鸿祎是带有一定娱乐化的知识分享型IP,这完全符合他自我能力的展现。
李叫兽,是内容创作的一匹黑马。他把自己定位为知识型自媒体创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定位呢?原因就是写文章,特别是写商业分析文章是他的核心能力。
那么管理者又怎么能像周鸿祎和李叫兽这样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呢?
首先要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通过列能力圈找出核心能力。
只有喜欢,管理者才能投入热情与时间,在喜欢的基础上还要擅长。
书中给出了一个工具,叫管理者四层能力圈。
以此,我们可以判断出:
定位时,最好选在管理者的核心能力圈之内;
特殊情况,可以到第二层能力圈,也许可以另辟蹊径;
如果社会趋势和自己的第三层能力圈相吻合,也可以选择,但是需要通过学习,把不擅长变成擅长;千万不要把定位放在能力圈之外,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市场上对管理者这种核心能力的稀缺需求,并且还能持续。没有需求,就意味着不会有关注度。不稀缺,用户也没有兴趣。如果在保证稀缺需求的基础上还能持续,那就更好了,可以具备长期的竞争力。
打造人设
完成管理型IP的塑造定位之后,就要打造人设。
管理者的人物设定,是IP塑造重要的一环。人设是不是准确,决定了将来人设的传播能不能迅速在用户心中形成深刻印象。
万科创始人王石,可以说是IP型管理者中人设设定最早、也最成功的一个。1997年王石去了一趟西藏,从此王石接触到登山。后来王石成为了“中国登顶珠峰年纪最大的人”,当时他52岁。至此,王石的人设变成了“探险家、运动家”。
其实运动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形象塑造是有很积极意义的,后来的万科文化也受益不少。
那么如何能像王石一样,把人设打造的这么成功呢?本书同样给出了答案。
第一、打造人设一定要具备很强的辨识度。如果没有“探险家、爱冒险”的人设,估计提到王石,用户最多说他是万科创始人。
第二、打造人设还要围绕价值输出。就像罗振宇,他的人设是“高知识分子”,标签是“爱智、求真、有趣、有料”,他的粉丝在消费中也设想自己与罗振宇一样。这种围绕价值输出的人设打造,比单纯让用户获取使用价值,更加能打动他们。
第三、考虑与用户的感情互动和用户的定位来打造人设。
情感是有温度的,一个有喜怒哀乐的管理者,可以拉近与用户的情感距离。一旦用户在管理者IP中获得了某种情感上的满足,也就获得了心理上的认同。
比如陈欧的粉丝是以女性用户居多,那么他的人设就要偏向女性的需求,如关注时尚、更加娱乐化;马云的粉丝大多数是男性,所以他的人设之一就是创业导师,时不时会爆出警醒年轻人该如何创业的金句。
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随着人设打造的完成,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就成了IP塑造的下一个重要环节了。
书中提到,以往的管理者向用户输出的都是与产品有关的信息。成为IP型管理者就要改变方向,为用户输出有价值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给用户输出一个具有高识别度、原创的、观点犀利的、真实的、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
比如王尼玛的《暴走大事件》,为什么就爆红了呢?那是因为他用差异化、个性化的手段,打造了具有高识别度、原创性的内容。
另外从内容表达上,观点不犀利就无法一针见血,内容不真实,就无法引发共鸣;如果非要给内容输出加盖一个高深的理论,那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生理需求:是满足用户对某个概念的基本了解。
安全需求:建立用户对这个新概念的信任度。
社交需求:通过内容输出让用户产生情感。
尊重需求:让用户从内容上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给用户提供参与内容创造的机会。
以上是管理型超级IP打造的第一部分,塑造,解决了IP从无到有。
第二部分: 传播
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 IP的输出,也就是传播。本书给出了三个方法。
先说第一个方法:
炒一炒,推一推,IP就火了。
获取用户的注意力是成为IP的关键,这就需要掌握传播推广的手段。
比如制造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说一句广为流传的金句,借助其他有影响力的管理IP开一场发布会,利用各种手段驱动用户的情绪,从而引发用户主动传播等等。
只要掌握了其中的一种方式,关注度就不是问题了。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目的是让管理者的IP形象以更适合的方式让用户知道。
再说第二个方法:
不会演说的管理者不是一个好IP。
巴菲特说过:“一个企业的CEO必须会两种能力,一个演说,而是写作”。卖产品先卖观念,卖观念就是销售自己,所以,要先学会演讲才能把自己销售出去。
如果不具备超级演说家的能力,就要刻意训练。最终呈现给用户一定是有品的主题、有趣的开场白和语言,有料的内容和情感互动,
第三个方法:
每个IP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我们可以发现,但凡是已经成功打造IP的管理者,背后都有一个好故事。比如马云、潘石屹、陈欧、王石、董明珠、褚时健……,这些IP型管理者都有一个故事,而且是同中有异。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故事传播后,他们身上的IP光环就会更亮一些。所以,为管理者量身定做一个故事,并传播出去,是IP占据用户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褚时健的励志故事,证明了故事营销的效果。因为故事不但可以改变管理者固有的形象,而且故事可以塑造管理者的真实性,通过故事的讲述让用户感知到人物和企业的温度。
第三部分:维护
第三大部分就是管理型IP的维护了。
一方面要对IP管理到位,别让IP形象塌陷了。另一方面,要让IP进步,要再亮一点。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打造IP容易,维持IP长久不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持续的输出价值,让IP能持续的获得营养;保护好人设,适度放大,不要做过犹不及的事情;做好舆情前置,别让舆论走向负面,否则再怎么补救,也会造成伤害。
另一方面, IP形象不能停留在一个阶段,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步。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手段,让IP再亮一点,IP才能持续的存在下去,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究竟是什么手段呢?书中也给了答案。
第一个手段,提高曝光率。
比如陈欧,如果只是一则“我为自己代言”的广告不足以保证他不会被忘记,所以他通过参加各种综艺活动,来强调自己“年轻创业者、勇于追梦、活出自我”的IP形象。
第二个手段,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用户的新鲜感。李彦宏,曾提出了“五级领导力管理模式”,受到了很多管理者的认同。其实在百度之前,李彦宏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至今被广泛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网站。
管理者IP生于企业,长于企业,壮大于企业,之后便会用它的影响力去推动企业的发展,IP和企业像两只咬合在一起的齿轮,相互促进着,才能永续发展。
以上解读了书中表达的三个部分,分别是管理者IP的塑造、IP传播、IP维护。那么接下来的第四部分,就是管理者IP打造的最终目的——变现。
第四部分:变现
判断一个管理者IP成功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变现”,
这里说的变现不是单纯的变成钱,而是从产品、品牌、人力、资金、管理五个方面带来价值。
产品方面:
管理者每曝光一次,销量就提升一点。
这一点,最为典型的代表应属雷军,业内甚至给雷军冠上了“小米超级业务员”的称号,足见雷军对小米产品销量提升所起到的作用。
品牌方面:
IP更高一级,企业形象就更好一点。
管理者IP形象与企业形象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古语有云:爱屋及乌。用户如果对管理者产生好感,自然会对管理者多代表的企业品牌产生好感。
比如万达,以往用户对万达并没有特殊感情,只知道他是一个商业综合体。但是从王健林成为IP后,用户对万达的印象也瞬间好了起来,看到万达时,就有了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人力方面:
IP成功了,人才来的多一点。
成功的IP型管理者,不仅可以吸引优秀的人,而且还能留住这些人才。华为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强大就是因为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的人才。
而这些人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任正非而来的。
资金方面:
IP强大了,投资就会多一点。
管理者成为IP后,带来的最为明显的价值就是,不愁钱了。为什呢? IP型管理者的粉丝社群和品牌势能都壮大了。再加上IP型管理者完整的、可执行的商业思维和计划,可以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回报。
管理方面:
IP做好了,崇拜多一点。
对与外界而言,很多人认为任正非是这几年才成为IP的,其实在华为内部,他早已是一个IP型管理者,他的一言一行成为华为员工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可以裂变的。
总结
好了,到这里《深度IP——管理者个人品牌养成记》这本书就解读完了。我们做一下总结:
本书从塑造、传播、维护、变现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管理者超级IP的方式和运营方法。
其中塑造是第一步,要围绕定位、打造人设、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三方面进行。
第二步是传播,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IP形象一定要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书中给出了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推一推炒一炒,第二个方法,管理者是超级演说家,也就是管理者得会讲。第三个方法,每个IP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IP形象传播出去。
第三步是维护,IP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个长期的过程。IP形象的维护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对IP管理到位,别让IP形象塌陷了。另一方面,要让IP进步,要再亮一点。具体方法就是提高曝光度和不断创新,IP形象才能持续产生价值。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IP的变现。
判断一个管理者IP成功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变现”,
这里说的变现不是单纯的变成钱,而是分别从产品、品牌、人力、资金、管理五个方面带来价值。
总之,世界上成功的IP型管理者比比皆是,虽然塑造方式不同,但其核心却是一样的。只要找准IP的关键点,通过定位、塑造、传播,结合自身的特点,彼此融合,不仅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有巨大影响力的IP,而且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也是永续的。希望大家早一点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超级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