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讲关于职场修练的心法。
今日思考:
1.您知道健康长寿“不知老之将至”秘方吗?
成为一个对别人有价值的人、保持简单、管理念头、活在当下、终身成长~
2.什么叫“如孩子一样”?
孩童般就是简单纯粹。保持好奇心、活在当下、对人对事简单、规律作息
3.立不下“真”的志向,人生还有作为吗?
要有平常心,拿得起,放得下。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和做事的方法,做自己想做,悦己不越矩,都是有所作为
职场中运用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是有效率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有结果的努力
2.要谦虚,不要骄傲;——常总结,拿得起任务目标、放得下过去的成就,从新归零
3.要每天反省;——日日复盘,事事总结。哪些继续做,哪些少做,哪些不做
4.活着,就要感谢;——感恩之心对待上、中、下层关系,是一种强大的能量
5.积善行、思利他;——利他就是利己。提供价值,让团队和客户因你的存在而受益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让让情绪内耗了自己,特别戒除在职场中的受害者心理。管理好初心、念头。想的、说的、做到一致知行合一,借假修真,。
金句:把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结合为一体。
二、书中重点摘抄
>> 只靠三句话:“你说的真有道理!这件事很重要!我怎么没想到?”因为这三句话能让人“为知己者死”。
>> “道”讲究的是同心
>> 就知道“忙”的反面不是“闲”,而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你的心在,就会带着你的生命前进,前进到有力量,也会带动别人的生命一起前进。
>> 说得严重点,人的心不在,就不可能活在当下;而不在当下,基本上就没真的在活。
>> 人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就会变成“有体无魂”的人,那当然是不行的。
>> 如果你也觉得有点累,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从现在开始,在每一件事情当中,尽量去看其中的“人”,而不是“事”;第二,越累就越该立即停下来,抽离工作,学习人生。相信我,你这么做,天不会塌下来,而你会变得更好。
>> 第三,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把重心放在人上就不累了。
>> 对这一段经历,我如今体会更深:第一,真正的累,是心累,不是身体累;第二,累的源头,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好棒的人生观,
>> 基督教的“自觉”,稻盛和夫的“内省”,其实都在讲同一件事。世界上最伟大的组织和创世界纪录的企业家都在告诉你:问题的答案不在别处,就在你心中;工作和人生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而大部分与成功和快乐绝缘的人,却都认为工作和人生是两件不相干的事,发生的问题都在别处,不在自己。这就是一切差别之所在。
>> 把“人生幸福”和“企业成功”视为一体两面的最知名东方企业家,非稻盛和夫莫属
>> 我认为最理想的做法是把人生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只要赚到可以无后顾之忧的钱,就可以随时把自己“买”下来、“捐”出去,不再为钱工作,只做有意义的事。如果你自认是一流人才,试问,哪有比“把自己捐出去”更大的功德呢?
要是你因故不便“赎身”,赚的钱又不少,那就学巴菲特,提着灯笼去找你的比尔·盖茨,求他帮你把钱花掉!
>> 世间荒谬之一是,一流人才一辈子拼命赚钱,然后由二流人才把他们赚的钱花掉。
这戏码的传统版是守财奴和败家子,现代版则换成了慈善家和基金会。
>> :先让自己恢复正常,再想办法用不断的做到,让别人也恢复正常。
>> “事上练心,以假修真”这八个字,说不定就是良方!
>> 个人的任性是业力,人群之间的业力会相互牵引成为“共业”。
>> 人世间是一所大学校,遭遇的挑战都是功课。做功课时,任性只能卡住,不断重修,觉性才能突破,更上一层楼
>> 在我的人生阅历中,学会了看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仅观其行,还要见其性。
>> 成为卓越人物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如果只能选一样,我会说:洞察力
>> 每个人终其一生,内在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孩子,能和众生万物和谐相融,如在伊甸园中。只不过我们穿戴了太多世俗追逐的华服,让“内在的小孩”透不过气来,才离圆满越来越远。
>> “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的状态,但只要全然投入地和幼童在一起,进入他们的世界,就能体会到人我两忘、身份消失、心灵相通、活在当下、充满爱的能量的狂喜滋味。
>> 人生最大的功课,就是通过不断的努力,赢得荣誉、地位和权威(也包括财富),然后还能随时放下,像孩子般活在当下。能完成这门功课的人,不必等死后,生前就已经圆满了。
>> 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经历了这么深的苦,我终于得到了离苦得乐的药方:先从事里抽离,回到内在跟自己在一起,再从自己的念头中抽离,找到那个更真实而平常心的自己。只要能这样,剩下的事自己会转化,不用再担心了。
>> 看到自己的生命状态,只是在昏沉和妄想两种境界中轮回,算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