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母亲打电话给我,她说这个暖气片非常好,房间里暖和,她晚上起夜的时候不再冷了。
母亲身体不好,勉强能自己照顾自己,我在母亲那里住了一夜就感冒了,我才知道家里非常冷。
我们住在有暖气的房子里却让老人生活在寒冷中,这是最大的不孝顺。刚好老李的公司今年上卖暖气片,于是果断给双方的父母都装上。
父亲俭省了一辈子,他总是舍不得。他这段时间把牙拔掉要装假牙,没了牙齿的父亲仿佛变了一副模样,我都不敢认了。
父亲的桌子上放着一小盆的红薯,他说自己没牙什么也吃不了,只能吃这些软的。我责备他为什么不喝牛奶,或蒸个鸡蛋羹?父亲说吃红薯挺好,他就是这样“抠门”。
暖气片装上后,父亲还是舍不得,他怕费电。他说自己不冷,等屋子暖和了就关上,多盖上几条被子就够了。
我总是不理解父亲,他并不是真的没有钱,但是他却让自己过的如此将就。直到我读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我才真正理解了父亲。
在最后一页的描写中,那个获救的淘金者把食物藏的到处都是,床底下,甚至鞋子里都是面包。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只有经历过极端饥饿的人才能对食物如此的渴望和珍惜。
父亲出生在49年,今年刚好七十岁。他从小就没吃过饱饭,不仅如此,他十一二岁就开始拉着平车去山西拉煤,去换粮食……经历过苦日子的人才知道珍惜 ,才会如此对待自己。而我们没有切身的体会,自然不会明白。
电话中我果断告诉父亲,自己辛苦劳作一辈子了,现在年纪大了就该去享受最后的人生,否则这辈子过的太没意思了。
父亲说,他还得攒钱,家里需要什么开支,他儿子买房需要多少多少钱……中国的父母总是这样,一切都是以孩子为中心。
我弟弟已经三十出头的人了,他自己已成家立业,孩子也上初中了,但是父亲还是把他当做孩子,还是这么宠着。
我告诉父亲,他买房,他自己去攒钱,去挣钱;他借钱,他自己要去还。您给他钱,这不是很明显让你儿子在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吗?我兄弟两口子是要面子,是孝顺的人,他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再说孩子们也睁着眼睛看着呢?
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同意我的观念,电话那头的父亲是沉默的。我说话的语气坚定也很不好听,我不知道自己的话是否伤害了他。
“爸,我是老大,您得听我的。您和我妈要使劲花钱,使劲享受,吃好的,穿好的,没有钱让俺四个一个月给你们摊生活费。反正您得记住一点,您老走之前,不要留下一分钱,否则我们会去争,影响团结相爱;您老必须给我们留下一堆债,让我们去承担,这样我们就没有了矛盾。”
“爸,暖气不要关,老了就得享受,您老享受的待遇越高,您儿子的面就越大,在人面前头抬得就高,身挺的就越直。”
“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我还有能力,趁着父母还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为将来想起时不懊悔,不遗憾。
母亲总说,老了吃饱穿暖就行,将就着就过了。我不同意,老了更应该讲究,尤其是母亲,她身体不好,总怕孩子们嫌她没用,母亲心底是自卑的,所以我必须去抬高母亲的地位,家里必须母亲说了算,哪怕是错误的。
大妹和小妹在入冬初都及时给父母买了床单被套,对比之下,自己做的最不好。
去商场给母亲买棉袄,这次我听了大妹的建议,选的时候特别用心。不买拉链,母亲眼神不好;不买大款,母亲上厕所不方便;不买深颜色,母亲喜欢红色;不买羽绒,洗时麻烦。
穿上新衣服的母亲会被街上的老人夸赞和羡慕,母亲会快乐的像个孩子,这就足够了。
小的时候,我们的自信来源于父母有多爱我们;老年时,父母的骄傲在于孩子有多爱他们。
老了,就得要最好的,就得给父母最好的。
别让父母苦了大半辈子,又苦在了最后一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