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原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以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生初始的一,初始的一又生出阴阳的二,阴阳二气交合而生成三,混合的三生万物。
万物都背阴而抱阳,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生成和谐状态。
人之所厌恶的虽然是“孤单、寡和、不圆满”,但王公却用这些词来称呼自己。
所以,世间的事物有损必有益,有益必有损。古人所教诲的道理,我亦以此来教诲他人。
“强横逞凶霸道的人不得好死”,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开端。
〈赏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习惯上把“三”解释为天地人,这是取自于《易》里的“天地人”三才一说。
“二”呢,指阴阳二气,如《系辞上传》“一阴一阳之谓道”,扬雄《太玄经.玄图》说“一阴一阳然后生万物”。
首先,对“三”,我认为并不是指天、地、人。因为天地人本身就在万物其中,可以说天地人能包容万物,但不能生了万物。
所以,这个“三生万物”的“三”,和“一阴一阳然后生万物”的一阴一阳,是一体的。
“三”其实就是一阴一阳这对矛盾作用下的三种状态:
一是阴强阳弱;二是阳强阴弱;三是阴阳均衡。
矛盾状态的不同,才会决定事物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再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我国的阴阳学说里,阴代表着收敛,主内里;阳代表发散,主表面。
把这个一弄明白,万物为什么会依托“阴”而怀抱“阳”,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阳主表面,也即呈现出的特征,指的表象,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属于“有”的“名”。
阴主内里,指万物本质是次要矛盾,属于“无”的“名”。
因此,“万物负阴而抱阳”,也可以引申为:万物呈现出主要矛盾的特征,而守持着次要矛盾;或理解为:万物首持着本质的内容,而展示着各自的特征个性。
而对人呢?则可进一步引申为:人守持着内心而展示着外表。
“冲气以为和”,“冲”是“冲撞”的本义,引申讲就是相互作用。
只有阴阳之气还不够,要相互作用,才能达到一种平衡。在不同的平衡点下,生化出的也就是不同的万物。
读到这儿,不禁让我们又想起了太极图:
这个外圆就是道生一的“一”,一黑一白,两条鱼形象征着“一”。这个大圆里生出的阴、阳二气,而黑强或白强或黑白均衡,这三大状态下的结果,是生成天下万物。
而万物呢,守着白鱼(假设为阴),面抱持着黑鱼(假设为阳),而黑白相交的S弧形,就是两气相冲作用后,留下的轨迹,也正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同时减少了阴(白)就能让阳(黑)多起来,增加了阴(白)又会让阳(黑)减弱。
因为阴阳二气,都生于“一”这个守恒的大圆圈里。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正是对“失彼得此”的实践运用之法。这恐怕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忽视的吧。
孰优孰劣,在《悟道篇》,我们知道了“失彼得此”为上。老子也同样是如此确定的。因为在他看来,“强梁者不得其死”。
“强梁者”,指强横逞凶霸道的人,不择手段,一心想超过别人的人,也只是懂得“进此得此”的人,结果呢?没有善终啊!
我们往往喜欢风和日丽的天气,而憎恶阴雨潮湿的天气,也就是趋阳避阴,谁都不喜欢鳏寡孤独,不喜欢被人遗弃,而王侯公卿却喜欢称呼自己为:“孤、寡、不谷”,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们这是自谦的说法,其实他们本身并没有脱离“和气”,他们越是自谦,越是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和尊敬,也就是损之有益。
我们爱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和就是“和气”,也可以称为我们的“人气”。
一个人气旺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占小便宜,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痛苦和烦恼。
我们不可为一时的得失而大喜大悲,即便我们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有很多的不如意,甚或被耻辱包裹,面对这样的窘境,我们是消极躲避,还是积极应对?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只有冷静、平稳、和气的面对,才能战胜狂风骤雨,迎来美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