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浏览网页时读到新浪博客,教育学博士陆俊杰的博士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根据陆博士的博客,我了解到他是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读的在职博士。
他在读博士期间的经历是非常丰富的。上课、听讲座、去图书馆、运动、认识领域大牛,和导师师兄弟朋友约饭,他的时间表每天都排得满满的。这些经历激发了我的兴趣和读博的动力。他读博的时候估摸着已经三十岁。爱人和孩子远在郑州。我想他的精力定不如二十岁左右。但是他依然对学业,对生活,对生活的追求充满乐观的动力,这不正是我现在需要学习的人格魅力吗?
陆博士学英语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去体验了很多不同的英语辅导体验课。通过参加雅思测试,听英语讲座,和老外聊天,他更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英语能力,也在这些经历中历练了自己的英语能力。看到这些我深受鼓舞。想想自己连一个英语口语体验课都不敢报名。自己对自己如此不自信,担心出丑,实在是一个为逃避跳出舒适圈找的过于蹩脚的理由。
陆博士热爱运动,他在早上没有精神的时候打篮球,工作累了打排球、中午没有午休的时候打乒乓球、利用上海的活动资源优势参加跑步活动。运动能够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使人变得更加自信,也能令人认识新的朋友。运动是非常棒的一种习惯。反思自己之前没有充分认识到运动的优势,丢失了运动的热情和习惯,而以后则应该更加热爱运动本身。
陆博士乐观的性格令人读起来略显幽默。看到美女时对男伴的嫉妒;跑步被超越时的自我安慰;找工作不顺利时的内心解读,无不透露出陆博士天性充满生趣的一面。博士不需要道貌岸然,正气凛然。博士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不需要被被标签束缚着。如此,我们首先能看到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人,而不是一个标签化的博士。然后才能从他的生活中看到自己,从他的身上找到共鸣。
我想陆博士的生活也未必不艰辛。县城的父母,异地的妻女,求学的刻苦,找工作的曲折和工作的忙碌,其实每一条都够一个悲观的人哀叹半天了。把这些问题的压力想象的大了,就会压得自己步步难行。枷锁会令人难以轻装便行。多亏陆博士记录了自己的生活,我从他的文字中反思自己应当怎样立足于当下。
我回想起吸引我点击陆博士博客链接的原因,是因为一篇文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做正事上》。陆博士也读了这篇文章并做了记录。于是这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就把我和他连接在了一起。这篇文章描述的是庄子的世界观。把视野放大,大到宏观。上面的那些压力还算是压力吗?那些压力不过是我们人生的注脚。
宏观地看待压力。沉浸在当下的瞬间。战略性地规划未来。感恩地面对过去。在不同的维度,用不同的策略、思维、世界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应当才是为人处世颠扑不破的道。
附陆俊杰博士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12252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