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向其对立面转化的过程(上)

观察表明,本能可能会出现以下变化:变成对立的、围绕主体的自我、压抑、升华。

当本能以不更改(unmodified)的形式进行时会受到动机力量(motive forces)的反抗,我们还可以将这些变化视为反抗本能的“防御” (defence)形式。

本能向其对立面的转化可分为两个过程:主动向被动的转化及本能的内容转化。

主动向被动的转化有两个例子:施虐狂一—受虐狂 (sadism一masochism)、窥视癖——裸露癖 (scopophilia-exhibitionism)。转向仅仅影响到本能的“目的”,主动性目的(虐待、观看) 代之以被动性目的(被虐待、被观看)。

本能内容的转化仅有一种情况,即爱转化为恨。

本能向主体自身的转化看似合理,即受虐狂实际上是施虐狂对自我的转化,裸露癖包括自视自己的身体。受虐狂分享着对自我攻击的快乐,裸露癖则分享着展示自我的快乐。这一过程的实质便是“对象”的改变,而目的则原封不动。我们注意到,在这些例子中,无论是对主体自我的转化,还是主动向被动的转化,都是结合的或共生的。

在施虐狂和受虐狂中,这一过程可能表现为:

1.施虐狂以别人为对象,向其施以攻击或暴力;

2.若放弃对象便代之以自我。在转向自我的过程中,主动向被动的转化也受到了影响;(在这里存在着一种对自我态度的转化,而不必存在对他人态度的默认。虐待的欲望变成了自我虐待 (self-torture)和自我惩罚(sellf-punishment ),而不是变成了受虐狂。主动的声音 (Voice)变成了反映性的中度声音,而不是被动之声(passive voice)。)

3.新出现的人会再次成为追求的对象,这个人是本能目的改变的结果,他代替了主体的角色。(第三种情况常被称做受虐狂。同样,其满足是按照原始的施虐狂途径实现的,被动的自我先被置于幻想之中充当角色,然后在事实上被外在的主体所替代。)

本能另一对立状况(窥视癖和裸露癖),本能的目的分别是看别人和展示自己。我们假设有三个阶段:

1、“看”作为一种指向外在对象(extraneous object)的行为;

2、放弃外在对象,将窥视本能转向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于是,在转向被动的同时建立了新目的一一被别人看;

3、引进新主体,展示自己以让他看。

主动目的先于被动目的,即先自己看再让别人看。窥视本能的活动起初是身体性欲 (auto-erotic)的,其对象是主体自体的一部分。只是到了后期,才为他人身体的一部分所替代一—进人第一阶段。

这一预阶段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它是这一对对立状况的根源,其区别仅决定于在原始情形中哪一因素被改变了。

以上所涉及到的两种本能的例子,其从主动到被动的转化及转向自我本身事实上从未卷入本能冲动的全部能量。本能早期的主动方向与晚期的被动方向也是相伴而行的。关于窥视本能的唯一正确表达应当是,其发现阶段,其自体性欲阶段与预阶段以及最后的主动或被动形式,均是相伴共生的。

在本能冲动发展的后期,便可观察到它的对立面(被动性),这完全可用布洛伊勒引人的“矛盾(症)〞 (ambivalence)予以表述。经验显示,明显的不盾表现在个体间、群体间及种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当代人身上所表现出的鲜明的本能矛盾,可视为远古的遗传。

在自我发展的早期阶段,性本能旨在寻找自体性欲满足,我们习惯于把它叫做 “自恋”(narcissism)。

窥视本能的预阶段(即主体的自身成为窺视的对象)必须在自恋条件之下予以分类,并被描述为一种自恋形成(narcissistic formation)。

主动性窥视本能由此发展而来,而将自恋抛于身后;与此相反,被动性窥视本能却紧抓着自恋对象不放。

施虐狂转化为受虐狂同样意味着对自恋对象的回归。在这两种情形下(被动性窺视狂和受虐狂),自恋性主体通过认同以另一外在对象予以替代。如果考虑到我们关于施虐狂的自恋性预阶段,我们就会得出一个更一般性的结论,即本能的变化(包括本能转向主体自我、主动性转向被动性)依赖于自我的自恋性组织并染上了自恋的色彩。它们以防御的方式对各种欲望做出反应,而在自我发展的更高阶段上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节选自《本能及其变化》(佛洛依德,191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