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越想吃小时候吃的食物。
就酸菜喝几碗玉米榛子、吃几个不太白的馒头,是90年代上学的时候很奢侈的一顿中餐。
放学走上三五公里回家就为了吃上那样一顿中餐。
那时,胃好像特别大,要喝好几碗玉米榛子,才能驱走饥饿感。
家里人口多,妈妈总是在很大的锅里熬玉米榛子,半锅水煮沸后,妈妈把黄灿灿的玉米榛子边抖边搅下入水中,加入少量的碱面,待第一jian(沸腾)后玉米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
妈妈拿起大铁勺卖力地扭动腰、甩起大臂、抖着手腕,反复向一个方向努力搅拌。
待玉米粒成粘稠状,多次少量的加入开水,加火继续煮,再搅拌、再加水,再煮。
待妈妈说熟了肯定就熟了,盖住锅盖,静置一会,就可以吃了。
那个味,只有妈妈才做得出。
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去追求比家乡更好的吃味了。
千里之外的南方,海产品异常丰富。市场上有很多我没见过,也不会吃的,值得期待的更多美食。
海里河里的各种形态各异的鱼、野生的养殖的各种虾蟹贝壳,还有沼泽地里出来的硬邦邦脏兮兮的泥螺、蛏子和叫不出名字的贝类。
价格都不菲,刚开始工作只能买便宜的过个瘾。
遇到宴席,总是眼睛瞪的老大模仿着当地人学着吃那些山珍海味。
那味道和老家的妈妈做的,甚至家乡的宴席大相径庭。
多年下来,几乎吃遍了同事的、朋友的各种宴请。
所有的海产品都成了一个味,那种新鲜的美味渐渐缺失了对我的吸引力。
渐渐想吃家乡的拌汤、玉米榛子、粽子、模糊面、那种不是很白的馍馍了。
每次假期回家,妈妈都亲自做我说的要吃的家乡美食。
无奈每次假期时间短,再吃也吃不够。
走的时候妈妈会把家乡的这些土特产给我带上,并教了我做的方法。
到南方,我仿照妈妈的方法,甚至视频连线指挥着我一步一步做,做那玉米榛子。
不管怎样也做不成家乡妈妈做的味道,但还是喜欢。
过年,大鱼大肉、各种海鲜,好像都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和胃口。
想吃小时候那玉米榛子了,给妈妈视频的时候随意提了一下。
大过年了,妈妈赶紧晒自己种的玉米,晒干后磨成粉,挑出玉米榛子,以最快的速度给我邮寄过来。
还打了着视频电话教我一步一步做。
家里的小锅小灶,虽然有些手忙脚乱,做出来的味道还是特别好的。当然和老家妈妈大锅里熬出的还是相差很大。
但能算得上从过年来最香的一顿晚餐。
边吃边聊小时候吃的吃相,边忆过往的一切。
想起了小时候傻乎乎的自己,想起了爱我的奶奶、疼我姑姑、养我的妈妈,和家乡的所有亲人。
这就是乡思乡愁,年纪越大,这种思愁越浓。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
那里有爱、还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