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扰了三年的市场彻底放开了,却有一批经营者和公司倒下了……
你的公司还好吗?你的工作还稳定吗?欢迎留下你的痕迹,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多少同行者。
从2023年的开始,截至现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我所在的公司经历了三轮裁员,每次都在想,这次名单上会不会有我。闲时和朋友聊天,大家都觉得今年的市场很残酷,求职就业很难,互相说的话都是,能忍着就先忍着吧!
可是,“忍”能解决问题吗?ChatGPT的横空出世,更是让很多职场人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据说,某律所出动上百名各领域律师,共同出了5000道题给ChatGPT,答题正确率为98%。
那么,很多人不禁在问,职场人的出路在哪里?看看下面这些词:“跨界发展”、“跨领域”、“跨学科”、“多元化发展”、“斜杠青年”、“T型人才”、“H型人才”、“Π型人才”、“梳子型人才”,无不向人们展示着人类未来的方向——通才。
彼得·霍林斯本身是心理学的硕士,同时专注于脑科学及学习方法的研究十余年,在自身寻求成为通才的同时,也带给了读者多本畅销之作。
在《全能学习法》中,霍林斯不仅详尽地阐述了成长为通才的意义,还结合了历史中数位通才大家的成长史,为菜鸟量身定做了成长为通才的十个步骤以及四步笔记法。
1 通才能让你利于不败之地
说起为什么要成长为通才,《全能学习法》中花费了大量篇幅。在我看来,成长为通才有各式各样的好,不过归结到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句——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
当人们只精通于某一领域时,也就代表着有很强的可替代性。而且替代你的可能都不是一个人,而是AI。所以,与其抱着现有的思维牢牢不放,不如打开自己的格局,放眼四方。
正如霍林斯所说,很多人还秉持着“文理不相通”或者“样样不精、样样稀松”的理念,希望将毕生精力深耕于某一领域。这样有错吗?其实没错,只不过你需要成长为那个领域的顶尖1%才行。
与之对应的是,大部分人耗尽一生也达不到这个水准,除了努力外还需要天分。那么针对这批人群来说,努力成长为领域的前10%-15%就可以了,这比成长为顶尖的1%要容易的多。
接下来横向发展,让梳子齿逐渐增加,3个、4个到更多,这些梳子齿之间越独特、越多样,你就越无可替代,当然不能忽略一个关键因素,之所以称为“梳子”,这些齿上面有一个横梁将它们连接了起来,代表着你选择的这些领域彼此要高度相关联。
有的人可能会想,成为梳子又能怎么样?对于AI来说增加一个领域就是分分钟的事。不过,AI终究是AI,至少目前为止,它更多的是可以作为一个全能助手,需要人类去给它指出方向。当你希望AI能做出跨领域的解决方案时,至少需要把跨领域的相关信息给到它。当人类的指令越清晰,AI才能真正地体现它的价值。
所以,归根到底,即使AI在这里,一样需要创造性的人类的大脑。而通才相较于一般人而言,更广的知识面、多领域的信息整合将会激发无穷的创意,这才是未来的趋势。
2 从菜鸟到专家,你只需10步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成为通才的好处,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成长为通才呢?1万小时理论吗?,霍林斯在《全能学习法》中列出了10步法:
① 拓宽视野:选定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兴趣是关于什么的?这个主题覆盖面有多广?适合从哪里切入来开始?以此来让自己对这个兴趣有一个初步且全面的认识;
② 缩小范围:在第一步的大主题下,目标分解,寻找具体的分支;
③ 定义成功:想要成功,必须先定义成功。设定具体的目标,达成****,即我就学会了。
④ 汇总资源:也就是资料收集,充分利用互联网及人脉资源;
⑤ 创建课程表:对资料及各个分支主题的分析整理,列出详细的学习顺序及框架;
⑥ 筛选、筛选、筛选:具体学习中,某个分子的资料无需全面覆盖,筛选出最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学习即可;
⑦沉浸:泛读→精读,沉浸式学习,心流的感觉;
⑧ 探索:基于现有的知识体系“东尝西试”,激活自己的思维,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⑨ 厘清: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继续回答上一步的问题,让自己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⑩教学:怎样证明知识真的掌握了?去教给另一个人,方法不限,目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寻找薄弱点,来进行查缺补漏。
以上,是从菜鸟到专家的10步,当然了,只是到10%-15%的阶段。然后复制这个过程,直至成长为无可匹敌的通才。不用担心是否会和别人重复,几个领域选择全部一致的话还是相当难的。
写在最后
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过怎么学还是值得好好研究一番的。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那么完全可以按照霍林斯在《全能学习法》中讲到的先实践起来,然后在实践中去成长。
AI并不可怕,未来也还是值得期待的,需要我们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提升自我学习力,将终身学习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