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是有期待的,而期待里也藏着父母的生命的状态。当孩子考了95分,家长很开心;孩子考了85分,家长想怎么没考好呢开始悲伤;孩子考了59分 开始愤怒怎么考的这么差。看到孩子表现好就开心觉得我的孩子不错,看到孩子不好就着急愤怒。妈妈的情绪被谁控制着?被孩子的行为控制。孩子又被家长控制着,父母牺牲了自己也剥夺了孩子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内在学习外在就改变,从对孩子的“秒杀”到“秒爱”都在一念只转,知道骂孩子不好为什么还是会吼叫?是因为潜意识的自动化本能模式。有什么样的想法决定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样的感受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从知道到做到是需要学习的,人生是一条学习不归路,这也是通往幸福的路。
今天上午商量好了早读后他和爸爸去喝牛肉汤,早读的内容一是复习二年级英语的第三单元,儿子有几个单词不会,带着读了几遍后说用记忆单词的方法把它弄回,孩子一听要背会,不是读会时有情绪了说:“到五年级再背会”。这是偷懒的思维在作怪我说:“这个是要弄会的,五年级还有五年级的任务。”儿子不愿意不配合的情绪化了,身体往后缩,脸拉了下来。看到这样他爸爸说:“学生该会的东西二年级不会,现在三年级了还不学,准备啥时候会?”听到这句话孩子的脑袋更耷拉了。看到这里我意识要冷静的是我们,再多说就是更多的指责了,我说:“要不这样你先处理一下自己的情绪,我给你计时看看你学习的时间长还是闹情绪的时间长,这次让你感受一下,现在是8点5分。”因为九点我有意象对话的线上课要学习,还要收拾自己还要吃饭啥的,也想着转移一下注意力就让儿子一个人冷静一下。他爸爸唠叨了一些的不满,孩子回自己的房间里坐在书桌前,我知道又要开始发呆生气的模式了。
我先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走到孩子房间说:“妈妈帮助你一起背吧?”孩子的眼泪流了出来点点头。从第一个单词“run”开始,用拼读法记,然后闭眼把单词回忆着说出来,学会一个给孩子点赞,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说:“这就像游戏打怪一样,咱记住了就是战胜了“小怪”你就升级了”儿子说:“游戏里还有退级的时候”我说:“是呀!退级后你是不断的打不断的练,直到升级?”。他说:“嗯”。我说:“背单词也是这样记住了,忘的时候就是退级,也是要重复记、重复练习。”然后我陪着他一遍一遍的读记,儿子读到后面时也越来越有劲了。当第三单元的句子和单词都熟练了,我们都很高兴。儿子说:“终于可以出去吃饭啦”他爸爸也在外面等着他,父子就出门了。
当我用文字记录下来整个过程时才意识到,不知不觉我就活成了预防型父母,有很多啰嗦的语言模式。早上自己还有课要上,还想着儿子的单词要背,自己的心停不下来,就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如同我听不到孩子的声音。和孩子在一起时,孩子说什么我们听不到,只管自己说,作为家长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又怎么能去管孩子呢?我们自己的心都静不下来,又能如何要求孩子静下来呢?觉察到了我们和孩子有矛盾是沟而不通的交流方式。在这几年的学习中很多的老师都在强调要学会真实的表达自己,我在给家长讲课时也教授了“我信息”“你担心吗”等表达方法。真正做的时候发现并没有真实的表达出自己。比如我可以给孩子说:“妈妈九点有个课要上,现在你的单词背诵需要我帮助吗?”再比如:“你是不是不想背想轻松一些,听到你说五年级再背这些单词时妈妈很担心,希望你能努力一些把不会的知识弄会。”这些是自己内心所期望和真实的感受却没有表达出来。
我接纳自己一个有情绪的妈妈,谁会是一直都快乐呢?教育孩子时你给他讲道理他给你顶嘴耍脾气,家长说不生气是假的?喜怒哀惧悲惊恐是我们的情绪表达,情绪和环境匹配才是真实的人。孩子也是需要敬畏老师和父母的,有恐惧才有敬畏才能守规矩。有的父母学习了课程之后,孩子不学习接纳、孩子玩游戏接纳,从一个严厉的极端走到另一个和善的极端,如果这样是我们做老师的罪过,我们没有引导好家长。接纳孩子的时候不是放纵孩子,接纳不等于没要求,期待只是降低了一点,但不等于没有期待。接纳是让我们不追求完美,因为追求完美的孩子会带来家长的焦虑,放下对完美孩子的期待,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才能缓解焦虑。
通过觉察我还发现,和孩子在一起关注的依然是成绩而不是孩子这个人,我们期望孩子学习好、自律,学习让我们少操心,孩子渴望被重视、被欣赏、被陪伴、被爱,我们满足了孩子的渴望,孩子就会满足我们的期待。而很容易陷入关注成绩不关注人的自动化思维中。能让我情绪平和,提升觉察的是因为看到孩子这个人,而不是盯着孩子的行为和问题。其实孩子是懂爱和会表达爱的,反而是我们成人用理性思考太久了,感受力在下降。
今天儿子说:“妈妈有一个画面我想想都感觉到了母爱,就是那次我上学你送我到电梯门口还搂着肩膀说了温暖的话。”我说:“现在经常送啊,第一次体验你感觉会更明显,后来天天送是不是没感觉了?是不是母爱多了就感受不到了?”儿子说:“可能吧,你可以先暂停几天,过几天再来一次,我还喜欢那次的感觉”。我说好呀。过了几分钟儿子说:“还是不取消吧,还用那种方式吧,我不舍得取消。”我说:“中,妈妈很乐意每天送我家的小学生上学”。记录到这里我又想到了一个画面,有一次我需要出门,儿子说:“等等妈妈,我送送你”给我拿一个口罩戴上,送到电梯口抱抱我,然后等着电梯来了他才回屋,我站在电梯里心中温暖了半天,这个过程就是我早上送他的过程。
孩子的爱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你如何对待他,他也会如何对待我们,被爱过的孩子知道如何去爱别人,没有爱过的孩子不知道爱为何物。爱是一种能力和技能,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孩子能从我们这里习得爱也能习得情绪模式和语言模式、行为模式。所以好好修炼自己做父母的胜任力吧!我们的生命状态里藏着孩子的人格未来,对孩子的期待里藏着父母的生命状态。说到底父母活出高能量的生命状态才能带出内在有力量、生命力向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