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得出这样的结论:地主的利益永远和社会上其他阶层人员的利益相悖。地主的权力拖垮了经济,李嘉图如是说。
虽然有个别经济学家对李嘉图的观点进行了挑战,关于相对优势的理论仍然成为经济学家们最宝贵的原则之一。
如同傅立叶,威尔士人罗伯特·欧文认为新型社区组织的创造可以解救人类。他为自己左右逢源的能力感到自豪,这也成为他的论著《新社会观》的灵感源泉。欧文和傅立叶这样的人都期盼一种能提升灵魂,而不仅是提升物质或人民生活条件的经济形式的出现。尽管他们并不清楚该如何将其实现。傅立叶、欧文和圣西门认为市场和竞争并不能带来一个良好的社会,这也是他们经常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鼻祖的原因。马克思称他们是空想家,他们设想建立新的世界,但却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马尔萨斯将自己的观点集结成一本小册子并于1798年出版,这就是《人口论》。这本书全称为《论影响于社会改良前途的人口原理,并论戈德温先生、马·孔多塞和其他作家的推理》,在标题中他提到了自己所不赞同的英法改良派先知。
如果画一张人口和平均收入的曲线图,可以发现从这本书开始的日期到现在,这两条线在几百年里轻微地上下浮动,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保持平稳的。许多今天研究多年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庞大的人口和健康的经济是协调的。
在马克思眼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纷争属于资本主义深层次的矛盾。《共产党宣言》在结尾发出了抗争性的号召: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锁链,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杰文斯没有在研究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的传统经济学者身后亦步亦趋,他是第一个研究经济中的尺度的著名学者,并发展了边际效用的理论。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杰文斯通过它阐释人们的消费行为。
马歇尔的观点之一是需求法则。边际原则不仅用来描述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可以阐述企业的行为。马歇尔用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将消费者和企业联结起来,这个观点成为经济学中最为著名的理论之一。需求曲线将价格和人们需要的数量联系起来。供给和需求理论可以应用于很多类型的市场,是经济学最为基本的工具之一。
马歇尔的经济学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它是斯密和李嘉图经济学的升级版。古典经济学关注市场如何掌控经济并使其繁荣;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是理性的个人如何掌控市场。
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李斯特深化了汉密尔顿的观点,使自己有别于英国经济学家。他认为将国家贸易和个人贸易混为一谈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不用的国家并不仅代表持有不同护照的人群。他相信只有在工业和工厂而非农场的基础上创造经济才能实现发展。他认为,自由贸易并不是随时随地都会生效。
列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是资本主义自身导致了国家间的矛盾并最终引发了战争。他认为,经济互联、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霍布森将过剩储蓄成为帝国主义的经济根基,它是基本的经济目标。
列宁和霍布森认为帝国主义吹响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号角。
庇古精准地定义,因此成为福利经济学领域的先锋。他检验了人们在购买,销售,工作中以及公司在生产和雇佣过程中所做的决定为社会带来的整体利益,即规范经济学。他提出市场经常指引人们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往往会包含损害他人的副作用。他指出当社会效应和个人效应之间存在差异时市场失败的风险便会加剧。他认为,政府需要推动市场向正确方向迈进,它应该鼓励积极地外部性,抑制消极的外部性。关于政府存在的一个主要经济论点就是如果没有政府便没有公共产品。
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出版后数月,爱德华·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出版,涉及同一领域。二人的观点结合了垄断和竞争的各个方面。,因此被称为垄断性竞争,它的另一个名字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是因为即便在企业间存在竞争也并不等同于在完全竞争行业中的那种情况。
继罗宾逊和张伯伦之后,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寡头垄断,即由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市场的运作方式。
苏联共产主义的失灵在于动机的错误,而争论也因此产生。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引爆了这场争论。米塞斯的文章分析了中央计划替代市场是否可行,以及在社会主义或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中能否成功的问题。他的论点暗示,人们是否自私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他相信即使最后一个人拿着微薄的工资还能欣然接受政府命令其打扫厕所的工作,苏联那样的共产主义经济依然注定失败。米塞斯的文章引发了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孰优孰劣的激烈讨论:如果共产主义是非理性的,那资本主义就是更优越的。
兰格和勒纳不同意米塞斯关于社会主义非理性的观点,他们认同经济需要价格作为衡量标尺,但是他们认为中央计划者们有能力制定自己的标尺并用一种理性的方式运行经济。而米塞斯认为资本主义是唯一理性的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