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研教|没错,你的课堂就这样

场景一:某节课上,老师只要一提问,就会小手林立,孩子们都争着要发言。老师见到这情形,心里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班上的孩子发言真积极。评课时,听课的老师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个班级课堂学习气氛好,孩子思维活跃。

学习提示:

(1)虚假参与:形式活跃掩盖思维惰性;

(2)问题设计缺陷:挑战性与开放性不足;

(3)互动模式单一:公平性与深度性失衡

(4)评价导向偏差:强化“表现”而非“学习”

(5)课堂管理隐患:纪律压力下的“表演”

场景二:某老师的课堂主要以教师提问方式推进教学流程,一节课准备了数十个问题,每个问题提出后,老师只要看到有学生举手,就立马找这个同学发言。如果没有学生举手,该老师通常指定学生来发言,或者干脆自己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该老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我问你答”“一问一答”。

学习提示:

(1) 问答式表演不等于真启发教学;

(2)老师教的任务完成了,不等于学习的任务完成了;

(3)个别学生配合老师找到答案,容易用少数人的答案屏蔽多数人的思考。

场景三:有老师在朋友圈吐槽:我在前面抑扬顿挫讲课,他却在下面酣然入睡。现在的孩子咋就这么如此厌学?一个不争的事实:初中课堂上公然睡觉的学生并不鲜见,小学课堂上尤其是一节课的后半程学生做小动作或偷偷打闹的现象比较普遍。老师们只要谈起此类现象,总是抱怨如今学生的学习习惯太差。

学习提示:

(1) 课堂参与度不高,与教学方式单一关联性很大;

(2)教师的单向度讲授,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3)无意思、无意义、无可能的学习任务,容易导致学生逃离学习。

场景四:经常有老师把几个作业错了的孩子拎到讲台前或者办公室,对着这群孩子发火: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五遍了,为什么还错?

学习提示:

(1) 学习金字塔表明:听讲模式信息留存率5%,小组讨论信息留存率50%,转教给别人或立即应用信息留存率90%;

(2)教师的“六个不讲”:学生未学已懂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学能懂的老师不讲,学生互助能懂的老师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老师不讲;有学生会讲的老师不讲,讲的目的是为了老师不讲;

场景五:这是某公开课的教学实录片段,从这个教学片段可出,课堂教学的方式主要采取把大任务拆解成小问题的方式进行的,看上去课堂教学环环相扣,精彩纷呈,师生配合着完成了一场表演。

学习提示:

(1)碎问=闪存=惰性知识;

(2)碎问式的课堂,只会有少数学生配合着老师完成学习;

(3)老师的追问看似精彩,也有生成性,但本质上还是“一个人的知识叙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