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01—知人论世

          物象为骨,意格为髓

        ——在吟诵中学习《清平乐·村居》

                    知人论世

                        文/刘嘉琪

  《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由此得出“知人论世”一词,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一文中,洒脱自然的田园风光有谁会想到是一个郁郁不得志、一心报效国家的辛老所写呢?

  起初,在读到《清平乐·村居》时,被文章的小调所打动,这么优美和谐的田园风格果真令人向往;

  可是读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者朗读对比时,为什么要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风格呢?在我印象中,辛弃疾是一位上阵杀敌、一心报效国家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我迷惑不已的地方。

  难道是《清平乐》是早年所写,《破阵子》是晚年所写吗?

  幸好,保持一份疑惑感。

  果然,一查资料,解除了自己的迷惑,也打破了原有的认知。

  《清平乐·村居》作于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被排斥与打击,后来在43岁以后才被任用,在上饶闲居的20年期间所作。

  理想破灭,隐居农村之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闲适词与田园诗。

  在上述背景下,陈亮拜访辛弃疾,陈亮也是主张抗金却遭打击之人,两人状况境遇相似,陈亮离开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一词寄于陈亮,《破阵子》也是同时期所作。

  综上,我豁然开朗!原来是这么回事呢?

  起初,在备课时看见: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才可以更好的教授,我并不是太在意,但是,这篇文章再次打破我的认知,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对教师备课,对孩子上课都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比如,这篇辛弃疾的文章,在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后,会更加容易理解诗词的内容;

  再比如,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了解了萧红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会知道当时萧红多么怀念小时候的模样;

  ……

  知人论世,好好运用,在备课时一定要把作者的所处背景了解清楚;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如果选自某一小节,尽量也要通读全文,这样可以适时了解内容,全面剖析文章!

 

附: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
    胖字阅读 1,104评论 0 0
  • 案例呈现: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一、导入1.孩子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忆江南》,齐读。这是我们学过的第一首...
    cc44b90c9ade阅读 2,287评论 0 7
  • 《宋词三百首》大全集 (1—150篇) 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雨荷燕宁阅读 740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6评论 28 53
  • 步骤:发微博01-导航栏内容 -> 发微博02-自定义TextView -> 发微博03-完善TextView和...
    dibadalu阅读 3,185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