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奢侈,就是在自己每天重复的习惯里,不断地遇见美好。
1、关于你和父母的关系(亲情效应)
生活里,我们好像总是对朋友或者陌生的人,给予过多的尊重和耐心,却把烦躁或者不理解留给了自己的亲人。
一份亲情因为有血缘作为纽带,于是这份关系牢固到让我们觉得,即使出于语言的伤害,但总是会因为这份特殊的纽带而得到原谅。
我们常常忽略父母的感受,仗着父母的宠爱而不断消费我们的亲情,却不知道你伤害的是你最需要保护和尊重的那份爱。
在外我们可以忍受着不辜负朋友的期盼,即使牺牲掉自己的时间,也要废寝忘食去帮朋友做好一件事情,可是在内父母生病了,你却从未关心过,也就一两句问候,却没有做到子女该有的贴心和用心,如果把对于朋友的那份心,用于百分之五十放到父母,也许你的父母会倍感温暖,他们的安全感会更多。
许久未曾真正停下脚步,去感受父母年老的那份恐惧和不安全感,直到近日,妈妈为我买了一份保险,还能送一份小礼物,可是因为事情多,过了兑换的时限,因为这样的健忘,我惊讶于妈妈因为此事,竟然嚎啕大哭,当时便愣住了,久久不能动弹,内心的愧疚感,一股热流从眼睛夺眶而出。
老小老小老小,你会发现人老了,越来越接近孩子的状态,她会比以前更加容易调皮和生气,其实她越来越在意了,同时也会因为没有了对你付出的价值,而感到难过和失落,一直都有父母的存在的价值,有一天,她老了,你什么都会干了,不需要她的意见不需要依靠,他不需要再在他的臂膀躲雨和阳光的时候,他们反而觉得价值感丢失了。
其实,作为儿女,我们真正的孝顺,不应该只是体现在给他多少钱和满足他的物质,更多的是应该关心和陪伴,还有就是聆听,去感受他的孤独和需求,不要在主观的在话语里,抢了话语权,毕竟,这个站在你面前的人,生了你养了你,把青春和时间都给了你,所以请对父母好一点。
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呢?
方法锦囊:慢下来、聆听
2、认知效应
理论片段:在某一段关系里,你是否总会犯这样的错误,在没有任何证据下,你去理解某一个人或者因为她的某个行为,而做出不合理的判断和认知呢?给自己造成很多的思想负担,最后,当大家面对面说出彼此的想法,才感觉自己太过于主观,而没有尊重客观事实,这就是所谓的在自我的世界里,自嗨到自我折磨而忘乎所以。
认知偏差1: 每当与父母见面,不管三七二十一,父母只要一提到找对象,劈头盖脸你开始使用冷暴力,要不然就开始和父母来一次海湾战争,唇枪舌剑之后。
事实还原:才发现父母要说的并非是找对象,而是在关心作为一个女孩子,年老后的生活陪伴问题。
(额,打脸......给自己一个白眼,你自己去面壁思过吧!)
认知偏差2:在生活里面,总有那么一群人,他觉得活在这个世界里,可以活成一支军队,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忙,遇到事情一人包干所有流程,总觉得找人帮忙丢面子,怕在人前丢了她女王的气质,树立已久的金碧辉煌的气质,被自己脆弱易碎的低潮期毁于一旦,可是人谁没有一个需要帮忙的时刻,
事实还原:其实人与人之间,关系都是靠麻烦出来的,你自己都是一座孤岛,别人想进来都难,其实别人还是很乐于帮助你的,前提是要学会找对人,毕竟,人都是有虚荣感,能帮助别人也是一份存在感吗,你不能剥夺了友情里最精髓的贡献啊……
(嗯,有进步,学会换位思考了,人生漫漫旅途,还是需要自我认知升级)
解决的方案:多看书、多沟通、多换位思考
光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好像不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的提问都是耍流氓啊……
从黑夜到黎明,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界的渐变,其实每一件事情都有他发生的一个脉络,学会去寻找根源,远比停留在在语言和自我猜想更加重要的多了。
遇到事情,如果可以先闭上你的嘴巴,先去思考清楚,这句话是否有尊重客观事实,会避免很多麻烦和不必要的解释和误会,要知道一句话说出来的效果相当于一颗原子弹的威力啊……
学会闭嘴和聆听,都必须刻意练习,成为一种习惯,这样会让我们生活得更清晰和清醒。
学会践行,学会观察,学会聆听,任何事情的答案在你的内心会得以显现。
今天就到这里,我们明天见,要锻炼,要微笑,要保养,要阅读,要旅行作为女人要么开心一点,要么努力一点,要么美一点,如果你开心又美又努力,那就可以拽一点
生活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