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早上,五点钟,全家人就都起床了,对于熬夜玩耍的小弟小妹们,他们或许才睡了两三小时,但是谁都不得缺席,因为要去曾祖父的坟前祭拜。
曾祖父的坟茔在我们家族起源的地方,以前都是走山路,要步行几个小时,因此每年的大年初一,去给他老人家坟前祭拜是一件比较费力的事情,来回要一整天,所以早些年基本都是写着附子在院前祭拜。
我记得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那在外省创业的叔父决定每年都要亲自去曾祖父的坟前祭拜,于是我也就跟着叔父们从后山步行前往。
因为路程遥远,山路崎岖,再加上还要携带鞭炮、纸钱等祭拜物品,还有几个小弟小妹。远行去祭拜的过程还是比较辛苦的,特别是遇到雨雪天气。但我们从没有因为雨雪等原因取消过,我们那些家族的近亲都觉得我们的行为有点不可思议。
早些年我们去的时候,曾祖父的坟上都是杂草丛生,坟前也无人烧纸。随着叔父钱越来越多,每年给那些人们的红包也越来越大,曾祖父的坟头也都年年被修葺一新。
后来,那里通了公路。我一直都记得,那一年的大年初一是雨雪交加,那些曾祖父的亲侄子以及他们的后代,心想我们是不会去的了,曾祖父的坟前什么都没走留下。
当我们在曾祖父的坟前燃起轰鸣的烟花,那一大家族的所有人,包括老人小孩全都跑出来了。当他们看到我们在曾祖父的坟前整齐的祭拜时不知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想。
那一年,叔父刚好换了豪华的越野车,那个院子里的人们看见那性能强劲的大块头时,我想他们共同的感受是,那个早些年被家族逼的要远离故土,差点家破人亡的曾祖父的后代如今是发达了。
他们觉得曾祖父的后代之所以发达那是因为曾祖父的坟的位置选的好,据说,他们后来找了跟多先生去看,都说曾祖父坟的位置好。
后来,那个院子死去的几个老人都葬在曾祖父的前后左右,他们那种希望通过一座坟茔来改变家族命运的心愿是那样如此的强烈。
但是那个院子里的人们并没有发达起来,有一家两个老人前几年死了,唯一的儿子的唯一的女儿也不幸掉进水里淹死了,儿子也病死了,农村的话说全是绝后了。
人们又说那是之前他们家老人的坟葬错了,不应该埋在曾祖父周围,受不起才连累了后代。
人们似乎不太明白,我们这一家族分支是一代人一代人艰苦奋斗才有今天的,而不是因为曾祖父的坟茔位置好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这些年无论我们是非常平穷的时候还是如今富有的时候,我们都不曾忘记祖辈的教诲,不曾忘记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那种精神。
古代很多达官贵人的坟茔位置不好吗?可是持续昌盛下来的家族一个都没有。遥想增祖父当年被红军误杀,随便就埋在了他哥哥房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多少年来无人问津,要不是长辈指点,我们年少的时候都没有看出来那是一座坟茔。后来才花钱找人重新修整,更换了坟前的石头,打了花岗岩石碑,不经事的人们也才知道那是一处坟茔。
每年春节,我都会在年前亲手除去长辈们坟茔上的杂草、树木,在添加些土。奶奶说这是给故去的人理发、穿新衣。
除夕、大年初一我们一家老小都会去坟前祭拜。写附子是最重要的事情,每年都由我经手,心我会在我小的时候,爷爷就把这门学文传给了我,家族其他人均不能胜任。由于祭祀的坟茔太多,要整整的一天才能完成。
在我知道的很多家族里,这年月可没有几个会写附子。一是,绝大多数不知道该怎么写。而是偶尔会写的人家也觉得过程实在太麻烦。
对于我来说,从小就是一个不相信迷信的人,那我为啥该还认真的去做这一系列事情呢?那是因为,当我做这一系列事情时,我就会在脑海里想起我那些故去的长辈们。想起他们我就会从他们一生的事件中受到激励。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从一个家族祭祀祖宗的态度就能看出这个家族是否能长久,我想,我是认同这句话的。
祭祀不是迷信,祭祀是一种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一种家族精神的传承。
我们回家的时候,在路上遇到很多很多去给祖辈祭拜的人们,有的人该为此付出了严重的代价,比如车祸。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都开始开车去远方亲人的坟前祭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