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我的压箱底干货,可能会有点枯燥,但很实用,当作端午的礼物送给大家吧)
你有读书的习惯吗?
在我看来,读书是普通人ROI(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事情,没有之一。
先声明,本人极其厌恶书呆子和考试,这里说的读书与上学无关,而是为了自身成长和解决问题,带着目的,从书籍中获取有效信息,在现实中实践,从而改变自己的过程,我个人受益主要有这6方面。
涨认知:不会轻易被外界带节奏,遇到傻X吹牛也能淡定微笑。
润心灵:梳理内心的矛盾与纠结,真正做到心态平和。
解疑惑:面对莫名其妙的糟糕事,瞬间明白其根源,也知道该怎么去处理。
提效率:提高了学习和做事的效率,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磨思维:深度打磨思维的锐利度与敏捷度。
学技能:训练未来吃饭的本领,你懂的。
可以说,读书切实改变了我的生活与工作,也更新着我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的看法,所以我才会说读书是普通人ROI最高的事情,没有之一。
01 读什么书
既然要带着目的去读书,那就得根据自身问题去找书,一般来讲,同领域的书籍你看个4-5本,就足够解决当下问题。
我整理了个好书清单,加我微信Feichangjun520,发送关键词“好书”,我直接发给你,以后多交流哈,还有因为我本职工作是做运营的,你工作领域具体需要看什么书,还是得自己去找哈。
拿到书籍清单后,可以按照自身问题类型,按照书籍领域去看(微信读书基本都有哈),以下是我的个人划分理解,仅供参考。
自身成长:成长、学习、健康、文学、小说
人际交往:心理、哲学
工作发展:财经、商业、管理、技术、设计
认知增长:社科、历史、人物、政治
02 何时读
不知道你用什么工具看书,我用的微信读书,出门随时拿出手机都可以看,回家登录网页进行浏览,也方便做笔记。
至于什么时候适合读书,其实只要你想读,总会挤出时间来,没时间不是理由,尤其是对于上班族而言,总说自己太忙,别扯了,看看这些时间你能抠出来读书不?
上下班通勤:每天地铁上下班,来回起码得有1小时吧。
午休时间:吃完午饭后,午休前,能有半小时吧。
摸鱼时间:工作累了,少刷点微信群和微博,用浏览器瞄个10分钟书当作休息,累积起来也得有1小时吧。
整块时间:工作日晚上1小时,休息日1-2小时。
这些时间不会耽误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每天加起来累计看书1小时不过分吧,而且除非大部头经典,大部分书籍都能在5小时之内读完,一周最少能看1-2本,轻松点的书一周看2-3本都有可能。
03 怎么读
重点来了,我是用这个步骤去读书的,好用到爆。
读书节奏快慢:对于不重要的或者没感觉的部分,不用跳过,快速阅读,大致了解它想表达什么就够了,而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用的章节,一句一句慢慢读。
找到情绪感知点:在慢读部分中,找到最能让自己情绪最波动的那段话,想想这个知识、道理、方法,如果用到自己身上,该怎么做?
比如我看到“所谓共情,就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这句话,会联想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共情能力,那下次遇到傻X,能不能在明白这个道理的情况下,做到心如止水?又该如何抛弃掉自己所谓的形象,直接怼回去,还没有心理负担呢?
立即执行:拿上面说到的共情举例,想好该怎么做,那就立马在职场、日常生活中去实践,最开始的过程可能略感不适,但你能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也能清晰感知自身正在发生的某些改变,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读书心态:别想着读完一本书就能帮到自己很多,读书就跟与人相处一样,看八字合不合,有时候读完一本书能教你10个办法,有时可能连一个情绪感知点都找不到,多读吧,没其他办法,总会发现你的梦中情书。
讲完了,有点累,因为篇幅有限,只能把最基础的读书方法和理念写出来,至于更骚的操作,比如该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建立自己的内容库,如何把读书和个人成长体系结合起来,从而加速自身成长,之后陆续会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