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研究了一中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是看书研究,是看《樊登读书会》。这是令我身向神往的一本书,虽说仰慕已久,然而却从来没有翻开看过,之间看过别人的笔记和总结。不过,很多概念不能理解,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次《樊登读书会》终于开讲这本书了,周六晚上,本来是想听着这本书入睡的,结果,差一点给我整失眠。里边讲的好多内容很烧脑,唤起我对之前学过的很多知识点的回忆。然而,又有很多东西记不清楚,于是,就处在这样一种尴尬之中……
最后把音频关掉,才算挽救了睡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所以能震撼到我,我想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也源自于过去一年时间专栏的学习(主要学习的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当里边讲到习惯、价值观、选择、原则、思维定式……我能够强烈的感受到,这些东西和自己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它就是在强化我对这些概念的吸收。很庆幸,我没有把自己当成这些概念的过客。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建立七个好习惯。当我们建立起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的三个习惯时,我们就能从“依赖型人格”升级成“独立型人格”。而当我们再建立起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三个习惯时,就能从“独立型人格”升级“互赖型人格”,最后一个习惯就是保持不断更新……
我始终有一种感觉,自己的人生受到了某种限制,从小到大的生活、思维都像是受到了某种诅咒,很难做到突破。就像樊老师以前说的,把遮住你心里的那些东西扒拉开,然后明心见性。说的挺简单,但做起来很难,至少,你要先突破理解的层次。
前段时间,我也成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写下来,试图每天对标这些习惯,结果是没坚持两天就不了了之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理解层次上,没有做到深入。
就像樊老师开篇问的:你知道什么是“积极主动”吗?就像“财富自由”一样,概念不清、概念不准确,或者概念是错误的。那又怎么可能去做到它呢?
言归正题:
所谓的积极主动,就是要做到有选择和选择做影响圈的事。
这里的积极主动包括两点:
1.有选择
2.选择做影响圈的事
一、什么叫有选择?
认命、抱怨、推卸责任、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就是典型的没有选择。
像我中学的时候,英语学习不好,怎么学也学不会,而那个时候我妹英语学的就很好。我得出的结论是,她被分在了实验班,我们普通班的老师没有他们班的老师讲得好。因为老师是不好,所以我就没学好。别说中学时代了,就是大学时代,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因为没上好大学,所以,造成现在的结果。
只是自己当了老师之后,才深刻的理解到笑来老师讲的:自己>环境>老师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选择的例子,因为自己被分到了普通班,被安排了固定的老师,所以自己的命运也就被安排了,没得选,只能认命……
再重新认识选择的时候,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坚定的结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作为一个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
如果只是单纯的这样下结论,每天在脑子里念叨这句话,或许还真有一点鸡汤的味道,不过有过前期积累的我,理解、接受起来,并不困难。甚至,这个结论已经在我心里成为不可更改事实。
选择决定命运,决定选择的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知道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如果不能够严肃的对待选择、认清选择或者轻易的放弃选择,那就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没有正确价值观作为指导,就会陷入思维定势,就突破不了人生的限制,到头来也只能怪罪于都是命运的安排。
这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的一段描述,现在看来也是很震撼的。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的虐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在最艰苦的岁月,他选择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自己的心灵越过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翱翔”。
如果当初我能想到,英语学不好,是因为我没有用心学,没有向老师请教,没有向同学请教时,我的选择就显现了出来了,因为这些选择的反面不是无奈和认命,而是有机会改变。
然而,那个时候的我是缺少这个功能的,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还有这个功能的存在。这个功能就是,在刺激和行动之间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选择。(其实到现在,即便意识到了,有时候也很难摆脱社会的惯性。如果把它当做一种技能,那么在这上面我过去是没有积累的。)
二、影响圈
选择就是价值观,也就是说要区分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在确定了自己是有选择的之后,我们还要知道选择还分为:消极的选择和积极的选择。
你是选择的第二层含义,要在影响圈中做事。
什么是影响圈?
影响圈类似于知识的概念,在这个范围内做的都是重点的事,长期来看会带来好结果的事情。就像歌词唱的“抓住生命的节奏”。(我个人的所理解后的描述,不一定精准)
樊老师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说是,千年等一回的皇帝,来范仲淹的学校参观,而此时的范仲淹正在写字,大家都急着去看皇帝,有同学喊赶快去看。而范仲淹的回答却是:“如果我今天书读得不好,见了皇帝又有什么用?我今天认真读书,总有一天他会见过的”。后来,范仲淹做到了副宰相,天天见皇帝,见到到吐……
透过这个例子,可以理解到,在影响圈做事、发力、重点下功夫,才会最终有所收获。(通过这个例子,能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解什么是“影响圈”。)
进一步理解,这有点类似于注意力,就像笑来老师说的: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可以把这个理解为终极影响圈的)
而影响圈的反面,就是人生三大坑:
1.随大溜
2.凑热闹
3.操别人的心
到此,算是说完了什么是有选择和选择做影响圈的事。
总结:
最后,再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积极主动?
所谓的积极主动,就是坚定相信自己,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作为一个人,永远都是有选择的权利。并且,主动的行使自己的这项权利——选择。在做选择的时候,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也就是说选择在影响圈做事,即,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不要抱怨任何事,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忍受。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你同意。——罗斯福夫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佛曰:所谓自由,就是打破社会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