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拖延的泥潭里挣扎吗?他为什么可以跳到岸上呢?
文/耔墨
适逢中高考结束,学生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填报志愿。
对于填报什么专业?填报哪所学校?填报哪个地方?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答案,但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在两三个志愿当中最抉择,决定最终的志愿,成了一件让他们极其纠结的事情。他们不知道自己更喜欢什么专业吗?他们不知道自己更喜欢哪个城市吗?他们在最后的两三个学校中摇摆不定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把他们的纠结换成一个很时髦的词,那就是“拖延”——拖延做决定。拖延的原因是:恐惧。
恐惧选择的学校没有理想当中那么好;恐惧选择的专业学不下东西;恐惧自己的未来毁在自己的决定上;恐惧失败后会自责。
当然,这些说法并非我心口胡诌,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首先我询问了部分报考学生填报志愿的情况;其次,我阅读到了迄今为止最具有冲击力的剖析拖延的一本书——《拖延心理学》。
这本书由美国的简·博克和莱诺拉·袁联袂完成,这两位作者被称为流行心理医生。他们游走在美国各地,召开工作坊、做演讲,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上电视、电台做节目,宣传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类似于我们国家的百家讲坛邀请学者讲解普及中华典籍。
如果你认为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的生活中没有拖延,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在完成第一版的时候,超出最后期限两年,但是25年后,他们第二次出版时却只需要四周的延缓时间。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改变是可能的,虽然并不容易。
《拖延心理学》一书由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揭示本质篇,作者为我们揭开了拖延的神秘面纱,即拖延的本质是什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剖析原因篇,解释人们拖延背后的心理、生理(大脑)、环境(家庭)原因,即造成拖延的内因和外因;第四部分和第五部为提供策略篇,即有效的应对拖延的方法。另外,在书的结尾,作者附录了拖延者的特征及生活常见拖延情况的处理技巧。
一、拖延的本质。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认为拖延在根本上不是时间管理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个人如何与自身相处的问题,是一个人自尊上的问题。这是本书立论的基础。
基于此,拖延被认为是掩盖自己弱项的一个心里策略——自我保护策略。它可以应付恐惧、失败。
以下是人们通过拖延达到自我保护的心理过程:
拖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延
即通过拖延,打断能力与表现之间的等号。比如,当你因为工作总结而失望或者被人批评时,你就会这样安慰自己“如果我早一点开始,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做,我应该能做得更好。”通过拖延来,你让自己相信你的能力大于你的表现,通过拖延,你也永远不会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
二、行为与拖延,以实例解析。
阅读本书时,你会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你会自觉地将自己带入情景,对应自己某时某地的行为。跟着作者的解读,你会发现你恐惧的不是失败而是成功;你会发现你恐惧的不是无法做好别人委托给你的事,而是你失去了对你的控制权;你会发现你恐惧的不是与人交往,而是恐惧无法维持疏远或亲近的状态。
三、剖析原因。
当你阅读这一部分时,你可能觉得这一部分晦涩难懂,没关系,跳过它去阅读如何有效应对拖延就可以了。
接受自己对心理学知识的陌生,如果你因为看不懂这两个部分而将其束之高阁,那就有负于作者的谆谆教导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也无需自责,因为在开篇作者就提到了他们的目标不是消除拖延,而是希望读者能通过这本书更加接受自己,能与自己像老朋友一样和谐相处。阅读完这本书你的心态会发生改变,你的行为也会相应做出改变。
四、应对拖延。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给出了应对拖延挑战的行动方案及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阅读相应篇目,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写这篇文章时,所安排的时间与生活的突发状况发生了冲突,但是,很快的,我做出了调整,因为我听从了作者的建议,“不是‘我一坐下来就要把事情做完。’而是‘我可以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什么?’”
每当我做出与正在进行的主要事件不一致的行为时,我都会审问自己,“是不是在拖延?你在害怕什么?”这样几次之后,已没有了紧张害怕焦虑。
五、期待。
阅读并不能改变拖延的状况,你需要做出具体的行为改变。
期待你能跳出拖延的泥潭,期待你的心态就像书中的梅•撒尔顿一样:午夜时分,往事纷至沓来。其中不尽是美事:痛苦、错误、未尽之事,以及令人羞愧和悲伤的种种往事一齐涌上心头。但是一切,无论好与坏,痛苦与欢乐,都描绘进了丰富的人生画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粮食和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