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明明,非常有能量有爱心的10群合伙人。4月份加入壹到拾,5月份全部落地,包括港卡,7月份连续参加了三场线下活动。觉得平台特别好,急于把这么好的平台分享给亲人朋友,但被朋友质疑,忠劝不要被骗时,内心很受伤。觉得自己很真诚为什么朋友这样不信任自己。
照镜子过程:
案主叙述完后,老师问她感受是什么?老师特意提示,“感受是很什么?” 。案主说:生气。老师帮补充:生气,焦虑,无助,挫败。
老师问:那这种感受的背后感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正面的回答)
这期间老师总结案主的心态是:很想把平台的好处传播出去,非要硬塞给别人。
老师举例子:小狗请小兔吃骨头,说这个可好吃了呢!可是小兔说:我最喜欢吃的是青草,骨头有什么好吃的?
老师帮总结:太想要成果,高期待,急功近利
老师发问: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沟通模式? 建议,说服。 沟通的结果是:求而不得。
老师让案主感受现在的状态如何?和刚开始相比放松了,松弛了。
为什么放松了呢? 感知自己的呼吸,语速,有没有慢下来?是强迫的,还是被接纳引领慢下来的?是不是因为我如如不动,平和,也带领了你也慢慢的平和了?
老师发问:向朋友介绍,有质疑正不正常? 答:正常
老师发问:朋友家人的担心是善意还是恶意? 答:善意。
那善意我们应该怎么样? 感谢 (应对模式)
这里案主说不敢跟哥哥表达感谢,老师发掘她另两个成长点:成长与哥哥丝滑的表达爱,感恩能力, 和突破与权威相处的模式。
老师教话术:(对哥哥)哥,你在我心中一直都是非常厉害的,非常有权威的,你能帮我看看吗?
(对很炒股的朋友)xxx,你好厉害啊!但我很好奇,为什么这里的老师可以做到10~30%的收益率,而且不止一个人啊,这里的学员也好多有这个收益率!
老师发现:在沟通过程中老师发现案主有一个限制性信念,“我不够好!”,老师提示:是把周围这些厉害的人当资源还是当对手? 当我们把他们当资源的时候,可以去杠杆,探寻他们的富人思维。富有的人一定是人格、品格极好,才能吸引这份财富。
老师说:1. 知-》行-》真知, 没有行的知是一知半解,都是“我以为...”,很多人都是活在自我模式里,不是利他模式,时刻检测自己有没有把对方真正的放在心中,还是放在标准里? 不符合人性的沟通都是无效的。
2.金钱喜欢富而喜乐的人,财不入急门。金钱是人性放大器。只有道上厚实了,财富才会好。
3.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平衡,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笃行致远
帮案主总结成长点:
1. 自己急,用力过猛,结果事与愿违,接纳吗?觉察自己是在标准里,还是在爱,好奇,慈悲心里?放下傲慢,挑剔心。
2. 关注自己的状态,专注对方的状态
3. 成长沟通中看懂对方性格,需求的能力,以及各种发问模式(二阶课)
4. 挖冰山的能力,站高一线,赋能沟通的能力
5. 当对方不认可的时候,就容易放弃。
6. 培养自己如如不动,平和,高能量的状态,靠近你的人都会变得平和喜乐
7. 成长与哥哥丝滑的表达爱,感恩能力
8. 突破与权威相处的模式
10. 认可自己,而不是求认可
建议:
1. 沉下来,把基础打牢
2. 对自己否定很多,从语言模式开始觉察
3. 练习启发式发问,而不是塞给对方一个东西。
基尼总结两句话:
1. 要显山之高,云必绕其腰
2. 显山不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