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
课堂上,工作人员给院长泡了一杯茶,院长一看杯子里面没有茶叶,第一反应是这工作人员太细心了,把茶叶倒掉,只让院长喝茶。
打开杯子的一瞬间,奇迹发生了,茶叶在过漏斗的上面。
(看到这,真是笑死人不偿命。)
工作人员是为了坑院长吗?不是。
这是为啥?没人教他如何泡茶。
这样定义,就没有否认泡茶这个人,而是否认了他的行为,只需要专门教他泡茶流程就可以解决了。
怎么教呢?
默默地吃了茶叶不浪费,然后把这个工作人员叫过来,让他记一个泡茶流程。记完之后这他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负责泡茶,对这个行为进行强化训练,最终这个工作人员学会熟练泡茶。
对别人的发心做正向的解读,然后教给他正确的方法。对孩子,对爱人,对同事,对朋友如“泡茶”般地“泡着”,生活哪会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呢?
要想“泡”出效果,需要全心全意,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但往往我们只是身体来泡了,灵魂已出窍。
号召音乐响起来,院长已站到台面开课了,一个学员来到我身边:“奋赢老师,我给你说说我家孩子的情况……”
我伸出手掌向上摊开往台上一指,笑说:“亲,看,院长开始讲了,咱先听课,下课咱再说……”
我摊开笔记本,打开笔帽,做出做笔记的架式。
学员说:“我跟你说呀……”
“院长讲这么好,咱先听课,好吧?不好意思,亲,我还得听院长讲课类。”
学员终于站起来走开了,看着她的背影,我只想说:“人虽在课堂,但心还在曹营啊。”
虽说我泡这个课泡了20次,一次合690元。这次有线上回放,我再听一遍,泡21次了,一次合657.14元。作为一个资深会计,这算盘一打,只剩捂嘴偷笑了。我幸亏支走了她,不然咋能听到这么精彩绝伦的泡茶呢。
其实在课堂上来听学员的问题,会导致她更陷入自己的问题中,也让我损失了一节精彩的片断,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窃窃私语还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天我在单位上班,一个亲戚在课堂现场打来电话。
我说:“乖,这都开课了,咱先听课中不?”亲戚着急地说:“有个急事请教一下。”
这是啥急事呀?
原来15岁的闺女早上上学没带水杯,亲戚的意思是去给她送瓶水还是让老师到校门口给孩子买瓶水。
我一听,整个人差点炸裂,我说:“亲,我说得直白点中不?”“中。”
“咱家妞15了呀,就是3岁都不用送。如果孩子没带水杯就没办法自己找水喝,咱把闺女都养成啥了?再说了,一天不喝水渴不死。咱不要给老师添麻烦了,让老师给15岁的孩子去买水,咱咋想的呀?赶快去听课。”
孩子忘带水都能让妈妈分神从课堂上跑出来打电话,这需要深度泡课先解决孩子忘带水不焦虑的问题。
会卿老师、文丽妹子、闵晓静老师,等等,凡进步快的,那都是全身心来泡课。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关门五天,专心听课。回去之后,因为情商高了,会说话了,心理强大了,挣的钱远超那五天关门的收入。
同样是“泡课”,不一样的人,泡出不一样的水平,不一样的结果。
“泡课”“泡孩儿”“泡爱人”“泡同事”,如同泡茶,怎么个泡法,除了自己说了算一定还要高人指点。
前段时间跟闺密闲聊的时候,闺密说:“最近你的群负能量太强了,天天发不上学的咋弄?好像都是不上学的才来学,好像咱的学员都是不上学的。这只是极少极少一部分人,大部分人没啥问题,家里没事来学习,就是想更幸福的,你不发,你非得发不上学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的群也被泡出了满满的负能量。为啥?因为一开学我吸收了一批不上学的家长找我,这波事件让我的情绪无处安放都发泄到了群里。
所以这也是我坚持泡课的原因,别说20次了,我准备30次,50次,……,无穷尽地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