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看新闻,也很早就知道花木兰要被迪士尼翻拍,且选角定为刘亦菲。选角内幕真真假假不关心,海选营销炒热搜也罢,实则早已内定其他明星只不过空欢喜空准备一场也罢,只是看了定妆海报后,感觉此刘亦菲非彼刘亦菲。那眼神是坚毅、果敢,是心中花木兰的眼神就好。
在参观美龄宫之前正是盛夏的中午,在钟山风景名胜区的麦当劳午憩纳凉。麦当劳自助点餐的电子屏首页赫然是刘亦菲花木兰的剧照,红色衣服,长发风中凌乱,手中有剑,眼神凌厉。
当时就想,电影到底什么时候上映。这场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呀。终于传来花木兰上映的消息,风评却一路高开低走,豆瓣评分甚至一路滑向《小时代》的均值。可《小时代》三部曲当年也是被我一路追随的,有一部还看了两遍,且还和郭敬明相约在了光谷中影,距离不过三米而已。
小熊说我老看烂片,其实我看的不是烂片,我看的是自己喜欢的故事、喜欢的人以及喜欢的周边。烂里也有闪光点,全优里也有该挑的刺,自小学六年级那场辩论过后,我便学会了辩证法的方式看待问题。
所以,这场《花木兰》我一定要看。选的还是整个宁城最好最大的电影院的影厅,有着小剧场般的座位及全景全影幕布且杜比声音效。许是宁城新增新冠确诊抑或是电影口碑太烂所以周末来看的人并不多。偌大的小剧场里寥寥数人。
我却时间充裕到现场,看看还有一刻钟,便处理了几条工作,然后去了一次洗手间。然后检票进场,巨大的11号厅里已传来木兰木兰的声音,原来,电影已经开场1分钟。我永远是这样的一个迟到者,就算早到,也没赶上电影开始之前的贴片广告。
是3D版,普通话版,开场很热热闹闹,从捉鸡开始到凤凰的隐喻,再到相亲情节依然是一场闹剧。只是很讶异好莱坞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对镜贴花黄,花黄装很盛大,却像极了战国时期的日本的装扮,让我想起和服及章子怡的《艺伎回忆录》。
包括后面的战服盔甲及官员的装扮,又让人想起了韩国和朝鲜。果然,老美眼中的中国果然是世界之大同,集东方之美与一身。这并不是硬伤。其实要说起来,这剧最大的硬伤应该是英文的版本。后来,晚上小米发我花木兰的 二维码链接,打开,是我错过的开场一分钟,全英文对白及字幕,让居住在福建土楼里乡里乡亲还有媒婆一边飚着英文一边教授女德,那种场面一定很诡异吧。
还好,我看的是普通话版本。最长也最全的环节是木兰从军期间从训练到杀敌的环节,丝丝相扣,环环入戏,丝毫没毛病。只是想起《木兰辞》里征战十二年,那木兰的生理期及如厕怎么办,就算洗澡如影片中要么不洗要么半夜择野池而浴。
加上各种民间的传说,所以我始终认为木兰只是个活在传说中的女子,世间不一定有这样的真实的存在。虽然,黄陂的木兰山、木兰池、木兰草原等木兰十八景全部到位,关于木兰外婆家的传闻历历在目,我却始终相信如同红楼梦里薛宝琴吟咏地名词时最后那两个杜撰的一样。这世间,什么都可以杜撰。
幸好,半夜择池而浴并没有遇到很多观者臆想中的情节,叙事很快过去,也为后来作了铺垫。不过,实在有违常规,遇雪崩对方全军覆没而我方不死,皇城里也是上一秒以为战死只剩一人,下一秒镜头铺开,原来大家都在,连那个恐惧死亡的胖子也中箭后以为死却转眼间笑颜逐开。巫女能幻化千万只飞鸟,却因一箭致死,种种匪夷所思的情节。
以及如果不是看演员表真的不知道那位大中华皇帝就是李连杰所示,难怪能单手接箭。只是看着十骑救都城的时候,莫名让我想起当年《长城》十八人飞灯救皇帝的桥段来。那天景甜当道,一袭白衣,女将军,这天刘亦菲当道,一袭红衣,女将军,而中间隔了好几个一百年。编剧一东一西,故事却依然异曲同工。
还有结尾落出了很多《花木兰》系列,电影也好如赵薇陈坤演的,电视剧也罢如袁咏仪掌印的或者动画及各种旧本子故事乃至《木兰辞》也好的窠臼,没有明晃晃的爱情桥段,也没有被逼成妃,也没有被捕成俘虏,母亲父亲也没有死,而是终成全村人的荣耀,而是皇帝赐上一把宝剑:忠诚、勇敢、存真,然后背面是孝字。木兰接过,剑身印出自己明媚的脸。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还特别看了这部超豪华阵容,果然从制片到监制、编剧一溜儿都是好莱坞系。结尾也是英文片尾曲,好听空灵却悠远有萧杀之声,配着片尾曲的是大红色和黑色底色的中国功夫《花木兰》字样剪辑,透着一股霸气与中国风弥漫。
想起刘亦菲在上一张图里在下,花木兰,下面赫然是马云一张明媚的脸,配曰:在下,花不完的动图,莫名觉得喜感。花木兰也好,马云也罢,都是中国的大IP。
想起巩俐饰演的巫女临时之前的最后一句对白:一个平凡的普通的民间女孩,即将成为真正的勇士。
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的民间女孩,让我们都能成为苦难生活中真正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