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医药、运动最优状态是累舒
----阿拉丁956
下午,认真拜读了两位大佬的文案,一位是励建安院士访谈录:《跑步康复,全民康复,康复前移,整合医学 》;另一位是汪博士项目管理的《调变量保常量》,得到一点启发。
概况起来便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即:运动是医药、运动最优状态是累舒。
励建安院士是一位运动医学专家,但在2015年之前,他也只是一位“教别人怎么运动,他自己却不太运动”的专家。直至因为随着年龄和生活方式的滑坡,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下降之后才引起了警觉——觉得需要改变,通过运动改善体质。
于是,他开始尝试跑步,且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健康状况。尔后,依据坚持跑步之后自身身体的受益情形,提出了“运动是医药”这一概念,还把运动作为康复前移的生活方式进行传播、推广。
对于“运动是医药”,个人不是很有概念,与励院士跑马爱好一致也纯属巧合。个人之所以喜爱跑马,得益于伟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说的启发。
起初对伟人这句话的理解较为单纯,既然体魄需要野蛮,动起来也是野蛮的一种方式,只是强度参差不齐而已。于是乎,便选择了成本最低的跑步作为野蛮体魄的运动方式。
励建安院士提到的“运动是医药”,稍微联想丰富一些,能不能也可以简单解读为:是药三分毒,每一个人都应该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灵活调整使用。也就是:跑马这一项运动,如运用恰当,是良药;如运用不当,可能就是一剂毒药。
您觉得如此简陋认知是否有助于您的客观、理性乃至正确判断?
诸如跑马,适合励建安院士的,不一定适合您,不可照搬照抄。若想证明是否适合您,还得把“运动是医药”这一精神与您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践出真知地验证寻得适合您自己康复前移的生活方式。
由此,想到了汪博士的《调变量保常量》。汪博士的常量是体感,是累且舒服的状态,即:累舒。而体感是凭“觉”方能有所“感”,不可能量化。正因为不能量化,为此,每一个人的常量都有可能是他人的变量,或者肯定地说“应该不是他人的常量”,这点觉知是需要清晰认知的。
当您找到了您自身的常量且持续贯彻之后,每一次训练为确保常量的舒适状态,您需要根据每天运动的外部温度、湿度等环境状况不同、自身的身体疲劳程度、恢复程度的不同等等对心率、配速等变量进行调整,既确保累舒状态呈现又能够安全地执行计划——这应该才是真正契合您的良药。
话又说回来,每一位成年人,只要稍微理性那么一点点、真诚坦然面对自己多一点点,都自觉不自觉地以安全为终极目标去筛选适合自身的康复前移的项目。
这些项目有可能不一定是运动,也有可能不一定是累舒的状态,但一定是对他本人是有益的情形再现,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