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于2014-10-03 12:57:21
沈老师,99级的西安邮电学院的大师兄,03年毕业,二战考研到中科院计算所直博,从04年一直读到10年博士毕业,然后留所当了副研究员,《链接》一书的翻译者,去年去无标度BA网络创始人Barabasi所在NEU complex nwk实验室访问一年。他在博客里记录的攻博期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阅读着他的博客,跟他当面聊天,我感触颇深。
JianXu大师兄,居然也是hsy的,高中搞NOI(信息学竞赛)保送到复旦,08级EE,10年度大学生人物,居然是上了一个宿舍!2012 fall,现在NDU CS PhD在读。还有他的能折腾的女朋友,NJU毕业去了四大工作一年继续申请U Chicago的金融数学MS,学习榜样。
袁岳,先不论其教育背景,单说人物特征,确实是既有思想,又有胆识,乐于与读者分享各种经历并传达其想法,虽然我不一定属于他的Aimed Readers。不管别人认为他的行为和言论是包装或为营销,抛开他的目的不谈,他的成就毕竟是受到大众认可的。不过他在书中极力推崇的职业素养不适用于自己,比如说大学很多课程只要拿60多分的及格成绩就可以了,更多的时间应该去实习,做职业调研报告,尝试创业云云。然而,他的深度调研精神,提问方式以及谈话水平相当出色并且难能可贵。总而言之,他影响了一大批人,也体现了其社会价值,值得学习。
Lilian Weng, PKU 05级MIS, rank 1,HKU exchange, 09级IUB PhD,做的方向正好也是complex network,看到那些social network community structure graph很是激动!读博期间每年暑假放实习,paper多多,这种培养不错,膜拜前辈。
Yujing Lin, BUPT AI 08级,大三tranfer到WUSTL,加一年半完成本科,一年拿到MS,现NWU PhD。
Xindi Wang, UESTC英才实验学院11级,CS方向,GPA 3.93/4.00, Rank 1, GRE 323+4, T 114。这个学院一届60人左右,要求大二进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大三暑期有大量出国实习和交流机会,大四全部都可保研。这让我想起BJTU实验班的类似情况,再次证明了充分调研的重要性。有趣的是,电子科大也是600人的通信工程。。同样的高考分数去了不同的学校,就读于不同的学院,4年之后差别还是很大的。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和学院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机会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