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和母亲由大理镇二中步行至寂照庵。
枝头繁花星星点点,风起,花香随风散,阳光被枝丫打碎,落了一地,暖暖地让人心安,远处,苍山顶上,白雪未化,在蓝天的映衬下,高洁,纯净,不染杂质。
离感通寺索道购票中心越来越近,忽听见水声潺潺,我任由泉水流动的声音冲刷心灵,但心底似乎有什么污渍,怎么也去不掉。
继续向前走去,漫步在山林间,沉醉山林间。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寻一个安静的地方安家,最好是在山林间或古镇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门前有翠竹,院中有百花,冬能煮茶,夏能纳凉,附近最好有寺院,外出散步,能听到寺院的钟声和僧人的诵经声,闻到香火气,或许多少有些不切实际,但却因不切实际而更美好,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料峭春风吹醒梦中人,送来阵阵凉意,桃花源本难寻,偶然闯入已是幸运至极,又何谈久居。
绿林中偶有樱花点缀,阳光在绿叶上舞动,给山中添了几分春意。渐渐的,城市远去,春风吹动各色的扎染布,预示着我们将到达寂照庵。
寂照庵的多肉和斋饭最是出名,那些种类繁多的多肉让我想起了初中时我们班的多肉种植园,我们给它起名为植得小园,可惜随着我们毕业,再也寻不到他了唯有班主任那句:“到植得小园集中!”犹在耳畔。曲终人散,后知后觉,世间再无此曲,只能独自空感叹。
佛像前,我虔诚的祈祷:“愿早日能恢复正常。”都说我的心病由我的意志决定它什么时候好,我却觉得似乎是由另一个“我”(应该说是潜意识吧,我不确定怎么解释才对)决定的,我不清楚那个“我”是什么样的,到底想要什么?我想见“我”一面,想知道脑海中那么多声音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的。
未到饭点,我坐在院中,母亲递给我一本书,我看了起来,书名叫作《梦》,或许是因为我悟性不够高吧,看不懂,不知道全篇的“我”是什么,知觉又要如何抛去呢?至于大爱,我更是没有。
到了饭点,我们去排队,想不到来的人很多,这在我的意料之外,我没想到工作日也有这么多人。身为一个普通的俗人,没什么大爱,我吃斋饭,也没为了什么少杀生,不过是换换口味罢了。
风吹过,风铃响起,我们该走了,临走前,我看了一眼门口墙壁上的字,都是些前世今生之类,前世和后世离我太远,我只问今生,我的今生该如何呢?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
有言道:“多思易多愁。”可我总是不受控制的多想,自然也平添了愁,这应该算不好的吧,但又有人说这是天赋,这算好的。
又不知道想到哪去了,不论好坏,先让它随风去吧,我这时不想考虑这个问题,且与春风为伴,下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