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距我们来南苏丹首都---朱巴近两月,回想起当初刚到朱巴教学医院妇产科,我和我的partner周曙光经历了语言障碍、环境陌生、同事“排斥”等困难,我们在“平等、尊重、合作”的基础上首先开启了“话疗”模式,也正因这一模式,才有后面巨大的变化,“话疗”提高了我们的英语水平,加强了我们和当地医生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彼此了解和信任。我们先由跟着当地医生查房变成了当地医生邀请我们陪同查房,再后来变成了指导当地医生查房。一次急诊剖宫产我们征服了当地的年轻医生,一次巨大子宫肌瘤剥除术征服了当地高年资医生,一次腹腔妊娠、失血性休克的成功抢救彻底征服了全科室医生。
科里年轻医生常常咨询我们:宫外孕如何保守治疗、如何用药?功血如何应用药物调整月经周期?……一边请教一边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不停记录。一次晨会科主任Anthony问我们能不能做“子宫颈环扎术”,并希望我们手术演示,我们随即答应了,全科医师竖起了大拇指。我不禁感慨在南苏丹这样战乱频发、物资匮乏、无任何基础设施、传染性疾病肆虐的环境下,他们如此勤奋好学、热情友善,深深的触动了我。我反复思索,这些客观条件已然成事实,我们无法改变,那么接下来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更好的开展工作,更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我想起了《老子》中的一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援非期间不仅治病救人,还要培养当地的医生和护士,规范诊疗策略,将中国的医学人文精神融入诊疗过程中,为非洲国家培养卫生人才。既可以让我们援助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又能切实提高当地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中国医术传授非洲大地,一带一路培养当地医生”, 接下来我和我的队友们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迈进。
妇产科的中国师傅和南苏丹徒弟Amos
师傅在带教
作者简介
孙传名,男,34岁,主治医师,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来自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有着十多年妇产科临床工作经验。
(作者系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妇产科孙传名)
责任编辑 周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