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笔下皆是武汉的世态风情,而于我这个身处北方的人看来,却仿佛身边的人在演绎着身边的事。
《她的城》中蜜姐的擦鞋店总让我想到府东一隅的那间小小的擦鞋店。一样的生意,不一样的人情世故。《托尔斯泰围巾》中的花桥苑小区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城市生活小区的缩影?装修中的忙与乱、邻里间的冷与热,不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吗?还有《香烟灰》中发生在特殊年代的那些事,又岂不是我们父辈所经历过的一幕又一幕?
喜欢池莉,当然还不仅仅是因为她笔下有我熟悉的场景,更多的是因为她笔下的平凡人身上所凝聚的种种不平凡,让人油然而升一股敬意:比如《托尔斯泰围巾》中的老扁担。
老扁担从不会因人们对他格外的好而放肆了自己,适时而进、适时而退。这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他卑怯。
他总是呆在花桥苑小区的门口,静静地等着人们喊他去收破烂,他知道自己该在的位置,从不偕越。装修中他犯了错,于是,他在花桥苑固执地坚守了几年。难道这只是为讨一口饭吃吗?不,他还要为自己的正直不苟立身,要守护他作为人的尊严。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他如“鼠洞”的出租屋里,却摆放着毛笔和墨汁,还有一摞摞摆放整齐的书刊杂志。而被“我”发现时,他却要下意识地遮挡,还露出了一丝羞愤。这便是老扁担凛然不可侵犯的一面。
很喜欢作者在此时写下的一段文字:“人的外在形状,是命运安排的,没有地位,没有钱财,没有事业成就,那都是由不得人自己的;唯有人本身的内容,可以自己决定。人本身的内容,主要是志与气;有志可以帅气,有气可以帅体;这便是为什么有些位高权重声命显赫的人,有时候,你冷不丁一看,他毫无内容,一无所有;而一个老扁担,你冷不丁,便看见了他的一身威严,凛然不可侵犯;这就是他有内容了。”而我们身边有内容的人却越来越少,无内容的人却越来越多。唯其如此,才更显出老扁担的可贵。
所谓卑贱的却是最高贵的,所谓高贵的却是最猥琐的。老扁担和聂文彦:一个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工,一个是名不副实的教授夫人。农民工的质朴与真诚最终获得了花桥苑小区人们的认可,而教授夫人的自以为精明和圆滑却终究让人避而远之。
当然,除了老扁担,还有好多好多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人物:精明善良的蜜姐、热情泼辣的张华,还有特殊年代造就的英雄詹国滨------所有的人物在池莉的笔下都活灵活现,仿佛我们身边的你我他。
池莉的语言朴实简单,没有华丽而繁琐的修饰,一如她笔下的生活,让人觉得亲切。尽管有人批判池莉的作品小市民气息太浓,但我觉得无论是写国计民生,还是写家长里短,能打动你的,就该是好作品。你我皆凡俗之人,这么接地气的作品,仿佛我们彼此就在书中生活。故事即生活,生活即故事,如何能不让人心生欢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