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哲学十五:投资中的盈亏同源

我的投资哲学十五:投资中的盈亏同源

在进入今天主题之前我想先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感觉我曾经认为的提升认知这个说法好像不严谨。不应该是提升认知,而是构建认知。当我们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之后,你需要对外部世界进行认知。所谓的认知不就是你知道什么吗?这个知道怎么提升?你只有知道的多少之分,而没有高低之分。或是说,我们只能对我们所处的这个外部世界进行认知的构建。通过我们的学习,探索还有实践,来形成我们对他的认知。同时认知他不是个固定的,而是过程性的。他随着你的经历而逐渐增加。也就是你会知道的越来越多。

最终我们会在我们的经历中,形成一个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就是我们通过感知能力,在内心,在头脑中,又构建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外部世界在我们头脑中的映射。外部世界是无限的,但我们能感知到的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永远是局部和片面的。就像我曾经做个一个比喻,我们只是一面镜子。我们这面镜子只能照进我们所处环境的有限世界。而这些被你照进镜子的部分世界,也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我们始终是被局限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的。这就像如果你生长在闭塞的山村里,也没有网络。那么可能村长的闺女就是你认为这个世界上美美丽的女人。但如果你处在大城市里呢?所有人,并不是我们自身有多牛,只是你所处的环境塑造了你。不管你自我感觉多么的优越,你还只是局部环境的产物。你所拥有的优势,也正是限制你的劣势。也就是我今天想要思考的主题,盈亏同源。

让你得利的,也必定是让你吃亏受损的。你因为一件事而获利,也必定会因为他而受损。就像最近的小米,首先明确,我喜欢小米的产品,也非常的尊敬雷军,同时我也是小米的股东。我希望我持有的公司好,也希望小米的产品更优秀。但一个被大家过度关注的公司、产品和个人,也必定会受到这种过度关注的反噬。我相信小米公司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同时也想象经历这一次的洗礼小米可以更好。

有时陷入暂时的困境并不是坏事,是可以让你在风头正旺的时候,冷静一下。给你降降温,让你重回相对平静的状态。事物的发展变化需要有高光的时刻,但终究发展他还是平淡且漫长的。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才是你长期发展和存在的基础。投资中的盈亏同源,用在营销上也是一样。公众的关注可以给你带来流量,但也会带来对你错误的放大。要想接住这泼天的富贵,你就更需要踏实的打造完善的产品。其实被发现存在问题,也不是坏事。哪有产品不存在缺陷的呢?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发现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到自我完善。

现在回到投资中的盈亏同源问题。盈亏本就是硬币不可分割的两面,你因为一种方式赚钱,也必定会因为一种方式赔钱。这是一个事物本身自带的,无法被分开的属性。他就像磁铁的两极,永远无法调和,但永远也无法被分开。是否存在单磁体,反正豆包告诉我现在还没有被发现。

事物本身没有变,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他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或是状态。投资中你快速赚钱,是因为什么?股价快速上涨。为啥会快速上涨?无外乎就是消息刺激,人们情绪上来了。看似是消息导致的股价上涨,实则是人们情绪变化导致的上涨。因为同样的消息出来,下次可能就是下跌。还是说,人类的情绪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只是单一因素就可以左右的。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当你在不同的情绪基础下,面对同一件事是不是会有不同的反应。你高兴的时候,孩子跟你玩闹,你可以会跟着一起玩。但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再来烦你,可能就会挨骂。你还是那个你,孩子也还是那个孩子,为啥结果会不一样呢?

股市的涨跌所受的影响很多,而我们能发现和抓住的因素有限。你感觉自己抓住了一个规律,但可能她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他还需要跟其他因素一起影响才会导致你想要的结果。如果下次因素改变了,你还用原有的规律去决策,就有点刻舟求剑的意思了。

好像有点跑偏,不是盈亏同源的方向了。无所谓了,那就继续跑题吧。早上我想到一个问题,我每天在这里不停地读书,写啊写的是为了什么。有时我也在怀疑自己。我想到了曾经一个单位的领导在面试我时说的话。人活着无外乎就两个目的,实现自我价值,获取相应的报酬。实现自我价值是精神追求,获取相应的报酬是为了具体的生活。这两项缺一不可,缺了哪一项,我们的一生可能都不那么完整。

我们是动物,我们需要生存,我们需要基础的物质保障。没有了物质,我们无法生存。但没有了精神追求,我们不就跟其他动物没有区别了吗?没有了精神追求,我们跟其他动物一样了,那还能被称之为人吗?

我开始也提到了,我对认知的理解是构建认知,不是提升认知。我要构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需要获取到更多的知识,规律。那么通过读书这种方式,可能就比你自己去经历方便快捷的多。书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果,他更具系统性。你要想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那么你直接读书,就要比你自己去思考实践快得多。

再有我们工作,其实相对于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获取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很少有人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事业吧。也很少有人把工作当成自己认知世界的方式吧。如果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养活自己,那我还是希望换一种方式。

所以我选择了通过投资赚钱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当然这也需要机缘巧合,你需要有内外资源的准备。否则也走不上这条路。当我可以不再为养活自己而去工作,那么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构建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我每天读书和思考,就是在构建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好像也不是在实现自我价值,这只是受到了好奇心的驱使。或是说,你的自我价值,可能就是你相对这个社会的工具属性。因为我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不被具体工作束缚。所以我可以进行更多的思考,社会也就把这件事分配给了我。让我做这件事。

这可能也是一种盈亏同源的表现。因为你的特性,还有外界环境的需求,在内外力的合作下,你匹配到了相应的功能位上。我在这里每天输出文字,跟我楼下每天打扫卫生的大姐,其相对社会的功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在为社会提供一种服务和可能。

为了生存我去做投资,为了让自己有事干,而且还干的高兴,我每天读书和胡思乱想。这都是一种必然,在你所处的位置上的必然。

其实这可能也还存在一种思路,提升认知是存在高低,所以才用了提升。但构建认知不存在高低之分。更多是在多样性角度在做这件事。那么在我眼里,不同的人,也就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大家为这个世界提供的只是不同的多样性而已。

马斯克他的自身特点和他所处的环境,让他成为了那个样子;我也是同样,我的自身特点和我所处的环境把我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虽然在做的事情,和所拥有的资源上存在巨大差异,但最终我们还不只是一种多样性上的差异。

你无法摆脱环境对你的束缚,就算人类可以对环境施加影响,但这些影响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他还需要外界很多其他因素通过配合才是实现。如果我回到小时候,我也想成为马斯克那样的人。我还是做不到,因为我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就不支持我做到很多事情。最终我就只能被限制在一定可能的范围内。我现在也有很多的想法,但也还是需要一点点的去实现。你无法跨越一些限制,你所需的资源也需要逐步的积累。就像常说的那句话,时机未到,再多努力也是白费。

我的思考就是再对我所获取到的信息的一种梳理,通过这种梳理,构建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是一种无关于他人的行为,我就像路边绿化带里自顾自生长的花草,偶然被一些人看到而已。

本来是想写投资中的盈亏同源问题,但也不算跑太远,这些思考也应该算是我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吧。投资也属于人生的一小部分,那么今天的思考也还是会有益于投资。那么也就还不算完全的跑题。明天继续盈亏同源的问题,但愿不会继续跑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