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一年中最舒服的旅游黄金季节,感觉每天都能跟着朋友圈环游世界。
但,也有一些选择一个人坚守魔都的。
“我有点想回来家了”
“为什么”
“感觉在上海混了这么久,还是什么都没有,没劲”
“但是,如果你还是这样单身的状态,可能上海更适合哦”
“可我不想一直单身呀,你单身人士一个人住,如果暴毙的话,大概要多久才会被发现吗?
“蛤?”
“下一次交房租的时候,哈哈哈”
这是我在地铁上听到的一段对话。
提到单身,大家总会说哎呀好自由!可以随便浪!
然而,单身&独居,实际上意味着你要一个人承担生活的所有风险,各种情绪,甚至养老送终的问题。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并不是想矫情地表达空虚寂寞冷,而是,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也是我相对熟悉的群体,这个队伍,还可能越来越大。
一本由美国社会学家克里南伯格撰写的社会研究报告《单身社会》中写道:在美国,成年人口中有七分之一选择独居生活,独居成为美国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独居人口排在前四位的国家分别是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在这些国家中,几乎40%到45%的住户是独居者。在日本,目前有16%的男性和7%的女性终身未婚,预计到2030年,比例将升高至1/3至1/4。
地铁是城市的心跳,亦是城市的一条条蚁穴,我们每天像蚂蚁一样从这些洞穴里爬过去。
这里也汇聚了最多忙于生活的年轻人,所以吴大小姐爬上了魔都的6条地铁线,想纯粹地记录一些大城市单身人士们的日常。给你们讲讲六个单身年轻人的故事。
@广告新人张三 8号线虹口足球场
晚上11点加班完赶最后一班车
小学弟不是我在地铁站偶遇的第一个人。地铁站也不是我们第一次偶遇的地点。
广告公司文案,个子不高,清秀的海南仔,小鲜肉一枚。眼神有点疲惫,却在遇到熟人之后瞬间如一只跳动的小鹿,活了过来。
几个月之前,我帮朋友的吉他工作室在豆瓣上发了一条聚会信息,收到他的豆油,面基之后发现竟然是同专业校友。
上海的广告公司很多,尤其是外资4A,不会几句英文几乎等于半个哑巴,哦,不,几乎连入门的机会都很难。所以这个圈子的人呢,必须有个英文名。然而大家更多叫他“张三”。
大概也是揣着被奥格威先生那句“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蛊惑的梦想来到上海,发现梦想不仅仅很骨感,简直是……
做social文案,意味着24小时待命追热点,(没错那些半夜供你们消遣的文案就是他们写的,来鞠个躬)
还好张三有几个高中同学,时不时约出来撸串喝一杯。
公司虽然累,老大和同事也都还算友好。每每加班还有36D的Account姐姐买来星爸爸抚慰。
上海各种live house,活动多,也是作为文艺青年的他,排解工作压力的选择。
我问是因为工作忙,所以很久没参加民谣聚会了?
他说也不是,前阵子回了趟老家,呆了两个月。
“这么久,干啥呢?成家生娃吗?哈哈哈”
“也不是啦,爸妈让考公务员”
哦哦,怎么,热血而有趣的广告人生活,让你厌倦了?
“并不是厌倦……是加班加到生无可恋”
最后一班地铁来了。
“明儿一早要开会提报呢”
这个白衬衫少年一跃挤进人群。
地铁门在他面前关上。
@护士小唤 7号线镇坪路
早上7点 值班
镇坪路是普陀、闸北、宝山几个区之间的一个重要换乘点,往南两站到繁华的静安区。3,4号两条环线和7号线经过。
所以早上才七点,已经人潮拥挤。混着站台外面各种鲜肉包子煎饼果子的味道。
在这么多混合的味道里,我还是嗅到了一律Lancome鸢尾花的香水味,小唤最爱的。
小唤是个东北大妞,但白皙削瘦的五官和苗条的身材,却有着江南女子的味道。
从护校毕业之后,这是她来上海的第十年,也是在医院当护士的第十年,早已习惯了这么早上班。毕竟现在这个医院可以不用倒夜班。而且下午的时间,只要不出诊基本上都很闲,足够她刷3集偶像剧。她是个特别宅的人,刷刷电视剧、回家做饭,在破旧的老公房出租屋养养花,朋友笑她在上海过着三线城市退休老阿姨的生活。
但她不在意,“我又不喜欢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整不明白”这句到很有东北娘们儿的霸气味儿。
她外出活动比较多的,大概也就是那段和前男友谈的时候。睿智沉稳的医生和鲜嫩清丽的护士,良配之一。医生会带她去一些高端的好玩的餐厅,热闹的商场,吃最好的牛排,买限量版的衣服。然而也说不清什么缘由,这段六七年的感情就断了,特别平静地断了。之后她倒也特别平静地恢复一个人简单死宅的生活。
但对生活细节的讲究,倒是延续了下来。今天擦的依然是雅诗兰黛的粉底,还上了薄薄的腮红。特别像《长恨歌》里,当了护士的王琦瑶。
车快到了,她整了整包里的便当盒,她每晚会花1个多小时给自己熬的美容养颜下午茶,今天是杏仁白果汤。
@IT宅男 9号线七宝
上午10点 去公司加班
竖条纹白衬衫,衣领隐约可以看到有点发黄,不到一米七的身高,被身后黑色的电脑包压得有点驼。黑粗狂眼镜架在消瘦的脸上,厚厚的镜片后那双眼镜,感觉上了一层蜡,有点凝固在那儿。。。一辆车开过,略宽松的黑裤子感觉迎风抖动。
X君是个标准的IT男,以上描述非常写实绝无浮夸。
今天的他有点恍惚,昨晚的酒味还没散去。
作为一个来上海三年,不知道新天地在哪儿的死宅,单身也就显得顺其自然……但总不能真的就靠硬盘和B站A站之类的吧。
寂寞难耐的时候,总会做些自己都想不到的事情。他真后悔昨晚不该打开移动数据,点开陌陌,选择查看附近的人。
那个说从深圳过来出差的女子,怎么可能是骗他的呢……假睫毛都贴的那么真那么好看,一眼两眼,平时静默的他被撩得五迷三道。一个小时,两人喝了他两个月的工资,近两万。
“最后她还拉我说要我打车送她回宾馆”
“那你去了?”
“没去”
“你傻逼啊,这绝对是个酒托儿,一小时喝了你一万多,你还不睡她?!”
电话那头的妹子感觉嗓子眼儿都要喊出来了。
X默默地说“我是不知道真去了宾馆她会对我做什么”
倒也是,说不定现在,肾都没了。
电话那头是X在一次公司让他参加的培训上认识的女孩,那天他鼓起这辈子最大的勇气,写了一张七歪八扭的纸条塞给姑娘,倒也是要到了联系方式。之后呢,三不五时地在QQ上找人家,又不知道聊什么。姑娘倒是挺善解人意的,也不扭捏,从公司八卦到美食再到音乐,各种话题聊了一遍,可他还是没有几次能接话超过两句的。
这是宅太久丧失社交能力了吗。。。倒也是,公司前台的妹子,都一年了他也没跟人家打过一次招呼,何况是认识才两个月的姑娘呢。
周末这个点的地铁倒是不太挤,到公司还有些时间,他忍不住继续给姑娘发信息,反反复复又删了,手上是早上酒醒之后打沙袋留下的淤青。
姑娘说,他心里有一股可怕的戾气,宁愿和沙袋说话。
“你不懂,佛曰如梦如幻如露亦如电……”
发送。
姑娘没回。
他歪过头,靠着地铁的栏杆眯上眼。
@金融精英艾米丽 磁悬浮龙阳路站
中午12点 从国外出差回来
龙阳路地铁站,一个贴满全球不同语言行李贴纸的箱子被推出闸机口。
Emily踩着8厘米高跟鞋,停在扶梯前犹豫了一下下,小心地站上去(怕鞋跟太细被夹到某个缝里。)
这个月第7次飞了,5个城市,又破了纪录。
刚准备发信息这周末喊上几个闺蜜小聚,顺便把代购的化妆品之类给她们。
老板助理的电话又来了。客户开会时间提前,需要尽快找个有网络的,安静的地方马上开个电话会议。
坐下后,反应过来时差问题,大脑痛到炸裂,点了杯摩卡平复心情顺便提神。
公司刚要被并购,人员变动特别大,虽然,像她这样5年之内连跳三级的资深老员工,没这么快被动到,毕竟关系到很多客户和业务。但真要决定有所调整了,新进来的领导也就下定决心,而Emily一直是个做事周全的人,近期尤其谨慎,还特地报了个在线德语班,因为新的核心高管有两个是德籍。技多不压身,她总说。平时每天下班和周末,看书、网络课程、瑜伽,网球话剧……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外人看来好像绷的很紧的表情,在跟你打招呼时却马上舒缓地优雅一笑——有种不可侵犯的自信和笃定,这大概也是五年单身独居练就出来的——不是哪个青涩小妞随便学的走。
两小时的电话会议终于结束,叫的那份意面也早就凉掉。正好也吃不下,连着在欧洲美国出差,这颗中国胃已经抗议了。
“喂,Emily啊,你家马桶坏了,卫生间到处露水,房东接到邻居电话过来了,一直没联系上你,她就打给我了,给你搞定了哈,你回国了没”
“谢谢你啊,阿康,我刚落地,又在机场开了个电话会议”
“幸好我机灵,上次来跟你房东互换了电话”
“是啦是啦,你确定跟房东换电话不是因为看上他女儿了?”
“你这么说可就没良心了哈,我阿康是那种见色忘义的人嘛”
“好啦,周末来家喝一杯,我把几个老同学都叫上,哦对,我还打算在老家给我妈买套房养老,正好请教一下你这个地产圈的人”
Emily忽然觉得浑身轻松,有这么一群靠谱的老同学在,让她踏实不少。
此刻却已困到要跪下,晚餐时间略早,打算先去美容院做个spa,正好休息一下。
正好,一辆的士停下,司机还挺帅。
@吉他手老默 11号线交通大学附近
清晨6点 夜场驻唱结束回家
看得出来,老默是个文艺圈儿常见的艺名。其实老默并不是真的不爱讲话。得看人,看他心情。比如现在,他大概就不愿开口。昨天去朋友介绍的酒吧唱了三小时,遇到一个喝多的客人闹事,当场吵了起来,老板嘛为了生意,也当场允诺这位VIP,之后一个月不会在这里再看到老默了。
兜里没剩几块钱,今天老板也没给打车费。干脆混进交大,找个安静的草坪,弹了一宿儿的琴(特么的不让我唱,我还不想唱给这些傻逼听呢,老子唱给天地诸神听!)
实在扛不住了在石凳上睡了一小会儿,直到学校的清洁工人把他叫醒了,现在的状态,和街边的流浪汉差不多。
来上海快十五年了,开过高尔夫练习场,当过教练,卖过家具,还开荒过农庄,反正这个80年代的大学生,就没好好拿着那一纸文凭去公司上过班。然而这些也还都不是他想要的,始终没有放掉的,是手里这把琴。
“你知道吗,这世界是不能没有音乐的。但是你看看那些人都在干什么?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吗?我根本不想跟他们解释,房价那么贵……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那社会风气多好,现在的这些年轻人,油头粉面,什么劲舞团”
额……他的话匣子会在某一刻打开,然后像机关枪一样扫射(其实我想说劲舞团已经是个挺有年代感的词了)
眉间深深的川字纹,高耸的眉骨,黝黑的肤色,一副世事与我无关的眼神。
挽起的长发,也是好几天没洗的样子,军绿色的外套衣领上,粘了点头皮屑。
其实他是拒绝这种演出的,平时一般都呆在自己的工作室。(就是住的地方加一套简单的音响和几把吉他)
两三年前,他认识了一个姑娘,不知道为什么,姑娘就愿意为他折腾,每周六在网上召集民谣爱好者,到工作室聚会,这大概是他最开心的事儿。但时间不久,大家也渐渐没了最初的热情,一直想折腾个吉他教室,开个民谣酒吧,也没成。这个月的房租要交不起了,在姑娘软磨硬泡下,他终于答应出来演出。
因为他总觉得自己唱的歌,和市场不符合,比如张雨生,sting……
他说,“那个时候的才是真正的音乐,每个音都是从嗓子里面掏心挖肺唱出来的,有力量。”
@中外交流中心助理Elsa 2号线静安寺
下午3点 小姐妹的道别下午茶
这个地方大概是上海最繁华,也最洋气的地段吧?
反正在Elsa心里一直是。
下午三点半,她约了同在上海的几个闺蜜,算是个告别下午茶。
下个月她就要和外籍男友去北欧了。
水蓝色风衣,细高跟,黑白几何图案指甲,miumiu家大红色包包。
6年前第一次来上海,就住在这附近。感觉这里才像上海的感觉。
之后因为换了六七次工作,也无奈地搬到别处住过,还是不习惯。
“上海就是国际化,在这里,最好就要找机会去外企上班,我很希望能遇到一个合适的外国男孩子,因为我喜欢欧美的那种生活方式,这样更适合彼此吧。”
这确实是一部分人,对“上海的意义”的解释吧?
于是这六年,她努力地混迹于那些外籍人士之间,也收货了一箩筐狗血的故事。好像也有谈成过,但大多时间太短,一直也算是一个人的状态,直到现在这位出现。
静安寺的十字路口并不大,但四周簇拥着十几个中高端写字楼和商场,两条地铁线交汇,一到站,一股强大的人流四处涌出。
Elsa记得,好像从来也没听到过寺里的钟声。
“选择一个人生活,你知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所有财务、健康、情绪的压力自己买单。没有人与你分担房贷、车贷、水电煤气、甚至废话。。。。
总之,你需要足够强大,财务上的和心智上的,才能够最终发现一个人生活的美妙。”
不要脸地盗用这句从别处看到的话,因为觉得写的特别到位。
没那么洒脱自在,也没那么寂寞凄惨,而内心强大这件事,不管什么状态都需要对吧?我就是觉得,或风花雪月,或孤胆夜行,应该被记录一下。
不知道,你是不是找了一些熟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