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恶习当朋友来接纳。
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就像上一篇提到的恶习—我总是踩点到,如果认真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帮助你更好的生活。
当你可以认知到这一点,就会带着感激的心去面对你本来仇视的缺点和恶习,把他们当成朋友来对待,试着不去评价它好坏,用心接纳他,触摸它、感受它。
比如你必须在这周末完成PPT的制作,下周开会要使用,但你却呆呆的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也不愿意敲,一张照片也不愿意找。你一会打开QQ聊聊天,一会刷刷朋友圈。你强烈谴责自己,发誓再也不这样做了,但过了一会,刚写几个字,你又开始打开了QQ。
那么,换个方式。仔细聆听一下你内心的声音,你会听见,你心中有一个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令人烦躁和劳累的工作,你太需要需要休息和娱乐了。你要感谢这个“恶习”对你的关心和帮助。这时,你可以温柔的告诉他:“你一定回去,但此时此刻要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完,”你会神奇的发现,这个时候,那些曾经让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纠缠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诺。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当做朋友来看待,这样每一部分都不会捣乱。
二.寻找动力,发现你内心的使命感。
很多人做了改变恶习的决定,却没有坚持下来,其根源是没有找到使命感,强大的使命感才是促使我们改变的发动机
一名摔跤选手考上了北京大学,当时他的体重是210斤。在大一、大二期间,他多次发誓要减肥,但每次都是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两年过去了,他的体重没有任何变化。但进入大三后,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讲体重减到了160斤。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他谈恋爱了,爱情给他的减肥找到了足够的理由,这催发了他的使命感。
最大的问题不是自律,而是我们没有花费功夫确定愿景—为什么要改变?我们没有求助于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动力,没有求助于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声音。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时,动力会从内心自动产生,你自然会自律。不要从外界去寻求迫使你改变习惯的东西,因为它们很容易被你放弃。
请记住,增强自控力的唯一根本在于找到你真正爱做的事情是什么,真正想成为怎样的人,也就是要找到你的人生使命。
团队的使命感—愿景。在团队建设上愿景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马云的阿里巴巴在开始的时候,几乎没人相信会成,团队里的成员在经历一系列挫折之后,也是很沮丧。但是马云通过自己激情的演讲,给大家描述一幅清晰的愿景,让每一个团队成员找到了奋斗的动力,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要创造一家伟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