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背后的秘密,你以为你真的喜欢养蛙?

最近有一个很火爆的游戏,旅かえる,翻译为:旅行青蛙。我知道这个游戏是因为我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文章名为《这只火爆朋友圈的青蛙,为何能让无数中国年轻人活成空巢老人?》看了文章之后,我get到的唯一一点是:火爆朋友圈。但是我的朋友圈还没有人玩呢,由于受了太多鸡汤文的影响,我第一反应是,我的朋友圈太低端了。不对,我灵敏的嗅觉告诉我这其实只是一句营销的话术。然后我去查了这只青蛙的资料和攻略,下了游戏准备研究一下这只青蛙为什么会火。

我下了游戏之后截图发了朋友圈,我想看看大家的反应,所以我没有表达我的任何好与不好的想法。只是安静的发了一张图片,慢慢的有人给我评论:这是什么游戏?怎么玩?还有人问:你的汉化版的发我一下,我的是日语的。也有人说:难道只有我觉得这游戏无聊?基本上是这三种类型的评论。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同侪(chái)压力。大量研究表明,我们本能的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影响我们自己的决定,简言之,我们似乎本能地相信他人比我们更加了解我们想要什么。心理学家给这种想象起了一个名字——叫同侪压力。

伦敦的《泰晤士报》指出,我们天生就是相信他人的,一部分原因是集体信仰会帮助我们和其他人建立联系。简单来说,我们“想要”相信这些信息,即使我们可能也会深深怀疑。

要知道陌生人或者身边的朋友对我们的决定有多大的影响,从旅行青蛙这个游戏就可以看出。很明显,那些问:“这是什么游戏,怎么玩?”的人受了“同侪压力”的影响,他们心里的OS是“那么多人都玩,肯定很好玩”或者“那么多人都在玩,我要是不玩,岂不是落伍了吗?”而那些问“汉化版的发我一下,我的是日语的”的人,他们显然已经受了影响,想要急切的表达自己没有落伍,已经开始玩了,只是看不懂而已。而第三种人已经经过了前面两个阶段,同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是自己有问题?”

这些所有的提问都可以用“同侪压力”来解释,我们的大脑无法忍受我们被排除在外,无法忍受我们自己和大部分人不一样。这一事实似乎表明:我们最终的选择和我们想要的无关,而是我们认为我们“应该要”的。

作家兼社会心理学家Robert Cialdini曾在一个有趣的实验中证明了同侪的说服性力量。实验我不再赘述,实验揭示出的是广告商和营销者们长期以来都意识到的:人类想要其他人想要的。而很多营销者和新媒体人,正是利用消费者这种对落伍的恐惧来进行营销的。

所以,你还喜欢养蛙吗?



写于1月23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努力地想跟上你的步伐 而你的身影 飘摇 我尽力向你展示我的真诚 而你的目光 飘移 我掏空了心挖空了肺 为着一句"...
    露出八颗齿阅读 394评论 0 1
  • 一向喜欢做手工,慢慢细细的做,总给人一份岁月悠长漫无止境的安全和稳当。 最爱在晚饭过后,身边坐着我爱的人,他看书和...
    花妖呀阅读 654评论 4 9
  • 看到《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感悟颇深。 系统思考。实际上它与道家的整体思想很接近。在一个工作中,一个人就是一个有机体...
    关注成长_李逍遥阅读 266评论 0 0
  • 还是我,还是教那个毕业班的故事。 怀揣着一百二十个担心,我硬着头皮去教了毕业班。除了谦虚地拿着本子,亲自去请教一个...
    白小洋阅读 253评论 0 1
  • 办公桌上的台历已经很久没动过,散落在它周围的文件埋没了页面上快一半的日期。 米朵伸手扯过来,胡乱拍打着上面散落的灰...
    花辞MK阅读 10,785评论 200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