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和心理特征都不成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里,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以后成功的垫脚石。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为了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和成功,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需要用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和倾向。古人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工夫。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效率。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那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的应该怎么样去做呢?
(一)要从细节做起,坚持到底。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要从细节做起。比如,小到学生在学习时的坐姿,读书时的姿势,写作业时的姿势,回答问题的语调和动作行为方式,细节做好,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了小细节,最重要的关键还是要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因为习惯是要经过反反复复练习,慢慢而形成的,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自动化的、很自然的一种行为动作。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需要一个阶段或者过程。要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不断地强化,反反复复练习,持之以恒的渗透。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责任就会形成了。
(二)要养成学生在课堂40分钟上要效率的习惯。40分钟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起课堂教学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要在黑板上写板书,需要做笔记的重点提醒学生做笔记,把重点知识都摘录在自己的课本上,做简单的批注,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同时我们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时,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活动或者小比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的小游戏,并把学生分出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互相帮助的精神,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预习新的教学内容,先接触和了解新知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要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习惯,尤其在课前要熟读课文。课后复习也很关键。已经学习到的语文知识,通过复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对语文教育教学也有着相当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