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欲望之城》只有两百余页,两三个小时就能读完,但引发的有关生命、金钱的思考却会持续很久。正如很多国外报刊杂志所评论的:“全书只有十二个章节,干脆利落,却是一场了不起的旅程。”“令人眩晕。令人上瘾。莫欣·哈米德运用他高超的写作能力,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一本无与伦比的小说:柔软,尖锐又大胆。”
故事用第二人称的语气描写了一个男孩从底层努力,逐渐经商成功,又一朝破产,最后在病痛中逐渐老去的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一个同样出身贫寒家庭的女孩奋力挣脱卑微出身,追求金钱和地位的经历。漂亮女孩与野心男孩互为镜像,女孩用自己的青春美貌换取前途和人脉,男孩凭借努力和审时度势的眼光聪明拼搏事业,各自成功的道路不同,但目的都是追逐金钱和地位,最后年老又殊途同归,在失去了家乡根基后相依为命,互相扶持。年轻时,金钱是他们追寻的目标,为此他们放弃了家庭和爱情,一心要走入上层阶级。当走入一定的社会阶层后,他们潜意识里又想要寻求温情和爱,无论是来自妻儿,或是朋友。
这个故事发生在发展中的亚洲国家,经济较快的增长让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欲望跟着高涨。与其他故事不同,作者没有描述过多的细节,对语言进行大刀阔斧的剪裁,只留下主线轮廓。但这样并没有折损这个故事的魅力,很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也得益于作者高超、有趣的写作技巧。
故事的主题始终与金钱密切相关,又通过主人公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除了金钱,爱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及真谛所在。但在我看来,就像年轻人不会听从父辈的忠告一样,人类正是因为不因循守旧而有所发展,欲望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是我们进步的动力。过度的欲望当然不可取,适当的动力则是有必要的。
另一个让我瞩目的问题有关阶层,相对底层的人希望打破阶层,有朝一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贫寒的家庭走入中产甚至更高的阶层。然而资本的集中,贫富的两极化让鲤鱼跃龙门,寒门出贵子愈发困难。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一您高考结束电视台采访状元,一个男孩坦然地说,现在学校中的佼佼者大多是像他这样家庭物质条件和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的孩子,他们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自己也很努力,因此走在前列比寒门学子更具有优势,经济不仅让他们可以接受精英(贵族)教育,没有生活的后顾之忧,还带来更宽阔的见识和眼界。因此阶层逐渐固化,仿佛玻璃墙将人们分隔,我们奋力拼搏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底线。尽管如此,阶层并不是坚不可摧,总有坚持到底的人会得到眷顾,得以穿过阻隔。就像本书里的主人公和漂亮女孩一样。只是得到金钱和地位以后,在衰老疾病袭来时,他们还想要更多,还要爱,要平等,要别人的记得。这倒也无可厚非,人就是如此任性贪恋的动物。每个人都是如此,正如这个故事写得就是我们自己一样。
故事里的主人公曾经经商非常成功,与官僚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里有关贿赂的情节描写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他的内心精神并没有真正融入上层社会,从他后来的破产经历就可以看出,阶层可以穿越,却永远不会被打破而消失。同时,在其他人物的身上,我们会看到,人们有了更多元化的信仰和选择,向上层建筑迁居并不是所有底层人的向往。比如男主人公的妻子,她不在乎物质享受,在得不到想要的爱情后她投身公益,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信仰及价值观念相同的伴侣,想必她是幸福的。而他的儿子亦是如此,他远赴国外,在自己的性取向能够被宽容接纳的地方生活。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