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别开生面的培训教育,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听刘建琼老师报告的学习感悟
撰文:肖扬帆 林凤华
2015年8月1日到8月5日,湖南省邵阳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在怀化学院举行。8月2日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专家组成员、研究生导师——刘建琼老师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思考》的专题报告。听完刘老师的报告,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堂,更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刘老师是一个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做教育的好专家,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思想的学者,一个智慧、精品的成功男人。
刘老师的报告是一个“框架式”结构,以命题的形式开始的。在提出语文、语文文化、课堂、课堂教学、课堂构思等命题关键词之后,让我们思考并深入浅出的诠释,引出语文教学的“法、理、术”。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往往既浅显又深刻。浅显指感性的认识,它不需要太多的理解;深刻指理性的高度,需要智慧的分析。这里刘老师讲到了一个案例《荷塘月色》。无论是荷塘下的月色还是月色下的荷塘,意境都是那么美丽,文字都是那么清新自然,属实是一篇散文的佳作。透过文字的背后,我们看到一颗不宁静的心,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困惑!但如果删去《菜莲赋》、《西洲曲》里的句子,文章就没有知识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可能也不会成就名篇,至多也就是小学语文六年级的教材!仔细一琢磨,多么高深的见解!这是一位有智慧教师才能到达的高度!
刘老师对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思考从三个方面进行:
思考之一:语文教学所依之法
教师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在讲述的时候,他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六条、第七条为例,来陈述一个教师应该达到的道德高度。做人师的过程是彰显人格魅力的过程,人师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守法守规是最起码的人师标准。
思考之二:语文教学所涵之理
这部分,刘老师讲述了语文教学所涵的“发酵原理”、“无序原理”、“不求甚解原理”、“书面语发展原理”、“先用后理原理”、“八股原理”等八个原理。粗看起来,这些原理高深莫测甚至有点与语文教学风马牛不相及,但经他一解释,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他的讲解寓深奥于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融庄重于诙谐,语言典雅却不乏清新,庄重却不缺情趣,整个课堂生动、形象、丰富、深刻,令人耳目一新。其实,他讲的“发酵原理”,就是要多积累,多背诵经典文章。“无序原理”,就是要打破难易旧习。“不求甚解原理”就是要告诉中学教师要留下问题,不要搞繁琐哲学。“书面语发展原理”意思是用书面语去训练口语,注意发音、词汇、语法。这里,他声情并茂地诵读了王海桑的《树葬》,那声音、那神情、那模样、那情感……不是亲临现场,真的无法形容。我只听到耳畔的掌声一直在延伸,许久,人声鼎沸。此刻,我们顿悟了一个有优秀的语文教师深厚的“内功”显现的张力。“先用后理原理”是告诉语文教师,语文的很多东西是先运用后明理,甚至不需要明理。因为语文本身就是运用的科学,工具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八股原理”是讲语言的仿写,书法的临摹。
思考之三:语文教学所用之术
这个部分,刘老师从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其一,学生语文活力。刘老师认为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激发活力的地方,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是衡量学生活力的重要特征。其二、教师语文智慧。刘老师指出教学思想、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调控、教学技能等五项指标的设计或运用作为衡量教师语文智慧的重要尺度。其三,语文课堂目标和内容维度。在刘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方法应该正确,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扎实,课堂走不动的时候,应该回到“诵”的起点。语文教师不要局限于教参,要学会找课文最值得“教”的地方去教,其他课文内容可以通过预习、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
听完刘老师的报告,让我们想起高中语文课本梁实秋写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刘老师的报告和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一样精彩。除了让我们感动之外,更坚信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刘老师博闻强识,课堂随时引证语文课本的案例,让我们感觉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功底,需要扎实,更需要教学的灵气!刘老师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如同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让我们一饱耳福,给我们心灵的洗礼,感慨颇多,故笔而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