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说非典型,其实就是自己教练功底不够。
又强制推销给朋友做教练了。
什么教练不给建议,要让客户多表达,要有清晰的合约,貌似都没有诶。
给了她好多的建议,后面我也说了好多,合约也没有清晰的敲定。
就是有莫名的感觉,朋友收获蛮多的。如果带着这些觉察,接下来她会更好。
当然评价一次教练有没有价值,权利还是在客户。
我的感觉还是源于客户的反馈,她又说很幸运一个人可以抽出来时间,针对她遇到的问题帮她一起解决,每一个问题和情绪都有被关注。
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多地看到了教练的力量:
我们以前一起讨论过的问题,让她自己说出来一些“道理”,我能感受到跟我把这些道理讲给她,那种力量的不同,相信她带着自己的承诺会走上自我改变的道路。
之前我们讨论的对迟到的看法,只是彼此分享自己的看法,在教练的过程中,让她自己说出来,守时的好处,我能感受到这是她认知的改变,相信她也是真正的从内心的认同。
她自己说出了掐点出门焦急的状态的坏处,对从容的状态的期待。
同时,也会说出来我们很多没有讨论过的话题,有一些新的觉察。
她自己说出,做这个事情没有立马能看到效果,定好几个闹钟是因为我对自己有期待,这些我们平常的聊天中都不会去涉及。
我决定是不是早点起床取决于我起来要做的事情,是否立马能看到的效果,有些事情是长期才有回报的,就给不了我起床的动力。
让我想到了《少有人走的路》里说到的自律和延迟满足感,推荐她去读一下,又引出了她很久没想的自律的话题。
原来我对自己有期待,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畅想了更好的自己的样子。
当然,教练是一面镜子,照出别人和自己,我们也一起探索出了很多新的内容。
我们发现我们把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行为归结为,懒,给自己贴了一个懒的标签,似乎什么都可以用懒解释,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发现我们特别容易接受那些负面的反馈,别人一说我们就觉得特别对,我就是这样,我们真的是他们眼中的我们吗?
再看到自己和别人贴到自己身上的标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接纳它,每个人有自己的做事方式,他从自己的角度给我建议,也是希望我变得更好,不要去争辩。
检核它,我真的是这样吗,我真的所有方面都这样吗,我真的就是这样的人吗?
做出行动,找出别人反馈的我做的事情中好的点和不好的点,带着经验开始接下来的征程。
或许教练就是没有定式的,只要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有认知的迭代,或者有勇气说出自己之前不敢说出来的承诺,它就是成功的教练了。
有的时候我们只是想被看到被关心,这本身就给我们很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