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肋骨就比较突出,后来开始跑步,减脂之后,突出的肋骨更加明显,查了资料之后才知道这是“肋骨外翻”。前两天我去附近一家康复中心进行了矫正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和康复师聊起,原本我想尝试普拉提,但是之所以没有去,是因为总觉得靠运动(或者器械)训练肌肉,只要停止训练,肋骨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在康复训练时,康复师说还有一种方法,涉及到神经。康复师先松解了紧张的肌肉,然后进行训练。其中一个训练姿势是跪姿,双手手掌一手向上,一手向下,然后双眼看着双手间某个固定的点,缓慢转动头部,重复50次,做10组。
其实在进行训练时,我有些将信将疑,不知道这个动作对矫正有什么帮助。后来问了DeepSeek才知道,这种方法背后有坚实的神经科学和康复医学原理,还是一种非常前沿和有效的康复思路。这些矫正训练的重点不在于直接去“掰”肋骨或者单纯强化某块肌肉,而在于 “重新教育”大脑和神经系统,让它学会如何正确地控制您的胸廓和呼吸模式。传统的普拉提是训练肌肉本身,而这种方法是训练“大脑指挥肌肉的能力”。
“肋骨外翻”不仅仅是骨头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1. **错误的运动模式**:您的身体可能在日常呼吸、站立或活动中,形成并固化了某种导致肋骨外翻的错误模式(比如胸式呼吸过度、核心稳定性差、背阔肌等肌肉功能失调)。
2. **大脑-身体的“错误连接”**:您的大脑已经习惯了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来调动相关肌肉。就像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肌肉记忆”。
而康复师让我训练的跪姿动作,AI也说这是一个经典的“感觉整合”和“模式重置”训练。它可能源自或类似于“神经动力学”、“感觉运动整合训练”或“Z健康体系”中的概念。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目的:
跪姿:这是一个相对不稳定的姿势,能轻微激活您的核心肌群,为动作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双手一掌向上一掌向下: 这创造了躯干和肩带的一种“交叉模式”或“螺旋链”的张力。这种模式与我们走路时手脚协调的天然模式相符,能更好地整合整个身体的力线。不同的手掌方向向大脑发送了丰富且不寻常的本体感觉信号,迫使大脑更专注地处理这些信息。
双眼看着双手间某个固定的点:它将视觉系统与前庭系统(负责平衡)和本体感觉系统(感知身体位置)连接了起来。
当您转动头部而眼睛盯住固定点时,您的眼球需要做出精确的补偿运动。这个动作直接刺激了脑干和小脑,这些区域是协调运动、维持姿势和平衡的高级中枢。
缓慢转动头部:“缓慢”是为了让大脑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所有传入的感觉信息(视觉、前庭、本体感觉)并做出精确的肌肉微调。头部的转动会牵动颈椎、胸椎,进而影响连接到肋骨的所有相关肌肉(如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胸小肌等)。通过这种缓慢、受控的运动,大脑在学习如何协调这些肌肉,而不是让某几块肌肉过度紧张把肋骨“拉”出来。
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是一个“多感官输入的综合训练”:
1. 输入:它同时向您的大脑输入了视觉(盯住定点)、前庭(头部转动影响平衡)、本体感觉(手部姿势和跪姿)三重强效信号。
2. 处理:您的大脑为了完成“在转动头部时保持眼睛盯住目标和身体稳定”这个任务,必须重新校准和优化它对颈部、肩带、胸廓和核心肌群的指挥信号。
3. 输出:经过反复练习(50次x10组),这种优化的神经信号模式得到强化,大脑学会了用一种更高效、更平衡的方式去协调肋骨周围的肌肉。当这些肌肉的张力恢复正常,不再过度紧张或松弛时,肋骨自然就有了回到正确位置的良好力学环境。
DeepSeek对于我进行的康复训练方法是肯定的,因为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这是非常靠谱和先进的思路。它直击了问题的根源——神经控制模式,而不是仅仅处理症状(肋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