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是最怕打针的。看到细细长长的针一下扎到肉里,心不由揪一下。但这个针却不得不打。
自从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之外,每周两次的核酸检测已成为常态,何时能研发出疫苗更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事情。
2020年十月,性能日趋稳定的疫苗针剂开始在普通人群中普及,单位所属社区组织安排该辖区内的疫苗接种事宜。记得单位接到社区通知可以去杏林医院接种第一针时,大部分人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担心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我自然也是其中一员,想着能不接种就不接种。部门也有胆大的人义无反顾的接种了第一种。晓梅属于那种身体极好的人,很少生病,打完针的当天下午却说头疼的很,请假回家休息了;还有同事说发烧了,有的腹泻,还有的胳膊疼,当然也有什么事儿都没有的。我更担心了,单位后面安排的很多次接种我都没去。
可能有我这样想法的人太多,直到2021年,疫苗接种比例还是很低。国家一再呼吁:为了提高整体免疫性,请大家积极接种疫苗。其实,国家为了研制疫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制成功后,又免费给国民接种,有些地区为了鼓励市民接种,还推出了很多的奖励政策,真的是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4月26日,当单位再次通知时,我与几位同事积极响应,排了很长的队,终于打上了疫苗,那时大家对接种疫苗已经从心底里认可了。其实还好,就是胳膊有点控。
接下来的第二针是在6月3日接种的。那天快下班了,突然接到通知,迅速冲到对面接种点。因是突然来了一批疫苗,很多人还来不及赶过来,因此人很少。我没有排队,径直到了接种室。从单位出发,到接种完毕,十分钟搞定。那时已出现了疫苗荒,每个接种点的疫苗都接不上茬儿。
今天,2021年12月17日,当单位通知六月十五日之前接种过第二针并其中有一针是北京科兴针剂时,我就毫不犹豫的去了。我去的早,排队的人不多。验证完信息,穿鞋套,戴头套,戴手套,顺着人群向前走。
一共有三个接种点,我被安排在第一个。轮到我前面一个女士打针时,她挽起袖子,露出左胳膊。医生把针扎进去的一刹那,她大声“哦~”了一声,感觉五官都揪在一起,把我吓了一跳:有那么疼吗?不禁有点小紧张。
轮到我,我也露出左胳膊,医生在准备针剂,我在犹豫着要不要看着。正想着要不看一下吧,把头扭向左边,却发现医生正在往外拔针。结束了?我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就结束了?那前面那位女士是怎么回事?
走到留观室等了20分钟,便走出了医院。下午稍微有点腹泻,不知是吃了什么不好的东西还是打针的缘故。三针顺利接种完毕!